•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逍遥游”的理想人格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康芳艳

    “逍遥游”的理想人格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第一中学   康芳艳

     纵观历史,重读经典,我们会发现:在人心焦灼、世风浮躁、急功近利的今天,道家的“逍遥游”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当今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庄子《逍遥游》中的理想人格模式

   《逍遥游》一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一远离尘世生活的广阔境界,又在后文的嬉笑怒骂中“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如此洒脱的“逍遥”,正是庄子漫无边际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中所蕴含的做人处世的大境界、大智慧:就是要人们不要一直被私心名韁利索牵绊住,更不要人云亦云地迷失在世俗的观念或是现实取向的功利价值观之中。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无己、无功、无名、无所羁绊”为其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彻底地阐释了“实现精神彻底自由,忘名,忘利,忘我,超越世俗,求真与自然”的道家思想精髓。结合文本和当时的现实,实际上他理想人格中所强调的“无己”,就是在矛盾的双方中,要求自我一方退出矛盾,忘掉自我;“无功”则是去掉人的功利作为,不汲汲于蝇头微利,心为形役;“无名”即在名誉和地位面前,不汲汲于窝角虚名,忘怀荣辱得失,做好自己,褒贬任人。 也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把自己从自我、他人、社会的琐事和矛盾之中解放出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二、运用庄子《逍遥游》中理想人格模式,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总体上是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但也不乏少数个体存在悲观、冷漠、自私、嫉妒、偏激、焦虑等人格缺失问题,影响了其全面发展。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开放背景下,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对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1、庄子的理想人格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矛盾。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惟恐天下“无我”,在处理各种矛盾时往往自以为是,总是希望别人来迁就自己。他们最认不清的就是自己,更别说从矛盾纷争中退出来,虚怀若谷去接纳周围的人事;所以心浮气躁、尖酸刻薄、斤斤计较,甚至抱怨生活、牢骚满腹。

(1)《逍遥游》中“无己”的理想人格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认识自己、关照个体内心。

在《逍遥游》的第一段描述里,不管是不知有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 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鹏, 还是“决起而飞, 枪榆杭;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 这些动物的活动受到种种限制, 老老实实地生活在现实之中。这表面看来没有丝毫的自由, 但它们能够顺应其性, 各安其本, 各施其能, 天然而动, 悠然而止, 借用斥鴳的口吻说就是“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初而下, 翱翔蓬篙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与自由。庄子在《至乐篇》中也讲到这样一个的故事:鲁国国君遇到了一只很大的海鸟,他很疼惜,对其毕恭毕敬。给它听最美的音乐,吃祖先的“太牢”,一起喝鲁国最好喝的酒。海鸟却目光迷离、不吃不喝,三天就死了。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这是以人养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才酿成好心办坏事的恶果。这些都告诉我们青少年,做人做事都要随时反思自己,关照个体内心。

(2)“无己”的理想人格可以指导青少年学生缩小自我,放大心境。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消于自然万物,心中“无我”,把自己和自然外物融为一体,有一种悲天悯人、宽广无垠的大情怀。他这种心平气和,正是在人生失去很多机遇,很多故事后,依然宠辱不惊的“逍遥”之境。而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很多时候在用繁忙驱散寂寞,让寂寞不留心间。寂寞不是一种好东西吗?其实,寂寞只是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是一面可以照彻千古的铜镜,一种可以遨游前生、此际、来世的坦荡。与其在喧嚷的世界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还不如选择独自去面对寂寞,独自去面对思考,给自己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不会陷入喧嚷的现实纷争与无事忙的深渊,尊重个体、尊重他人、尊重万物,心平如镜、心澈如水,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风景”(《无门关》)。

2、“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平常心态。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面临利益的纷扰和诱惑,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庄子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是超越名利牵绊的。

(1)“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庄子清楚地认识到了功名利禄对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牵绊。《逍遥游》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尧与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却淡淡地说:“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意思是一个人实是主,名是宾,难道我就是为了这个虚名而来吗?接着许由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言外之意是说,人生有涯,世间的名利与诱惑无数,你又真正需要多少呢?这正是庄子所谓的“无名”者的自由。 藐姑射神人“吸风饮露, 不食五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 土山焦而不热”“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其尘垢批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这是“无功”者的自由。庄子也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外界诸多的名利诱惑面前,多一点淡泊之心,超越名利,摆脱了物质与精神上的牵绊,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分数,过分计较得失,过分在物质上攀比,过分追求综合测评名次等等,知足、自由、安乐一生。

(2) “无功”“无名”理想人格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时刻保持清醒。

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只有真正辨清物质与世俗,才不会迷失判断,才不会扰乱自己的价值观。《庄子·达生》认为:“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不去追求命运中达不到的目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滚滚红尘的诱惑时,不可能完全做到超然物外,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得豪放一点、潇洒一点、豁达一点。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好境界。

 


点击次数:99  发布日期:2017/7/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