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 何文科 王朝波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

何文科   王朝波

(湖北省宜城市朱市一中)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信息技术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已迅速走进中小学课堂,如何上好它,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关心并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分层次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学校大多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由于信息课不在高考范围之内,学校不重视,课时少,以至于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设计缺乏周密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讲新课前,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一般情况下,我让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习,而让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内容,这样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比如,在大部分学生学习Word文字处理系统的同时,让一部分已掌握Word的学生学习使用FrontPage设计网页,由于两个软件在使用上存在许多共同点,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容易迅速掌握网页的制作方法。同时,他们制作的作品又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一种激励、示范作用,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我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音乐贺卡上。我先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是艺术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文件中的图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还须再进一步地完善,电脑中的音乐、背景又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们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学习,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小组合作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在合作小组里,不同基础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自由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共同解决困难,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发展。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很多时候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媒介,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以同一爱好和兴趣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充分调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情感交流。

例如在学习“搜索引擎”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案例:分组完成以下几个问题:A、2004年中国取得奖牌情况总结汇报(排名、数量、获奖人、项目……)B、2008年奥运会工作情况进展汇报(会徽、会歌、地点、会场情况……)C、收集一份有关刘翔个人档案资料及奥运赛场上的图片。边完成任务边思考如何使用好关键词,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其中每个学习小组的2位成员其中一位主要负责记录和自我评价(将结果填写到记录表和个人评价表上),另一位同学负责问题的回答和任务的实施。最后展示各小组的成果,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得出评价,分析关键词的使用。这样即体现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采用对比与总结

教学中采用对比,可以增强教学内容间横向及纵向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较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操作中,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软件间完成相似任务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了Word中图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后,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就可让学生对比Word中的相应操作自己探索并掌握方法,在FrontPage中的类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链接的方法之后,当学生学习网页的链接时,也可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而迅速地解决问题;Photoshop中有了层的概念,当Flash中再看到“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层的含义及应用目的……。

对教学内容及时地作出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总结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操作系统中复制文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来完成,在练习中请不同的学生给全班同学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既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及时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肯定、表扬;差的也要及时鼓励、适当进行指导,但在指导时,一定不要妨碍学生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以达到创造性原则的目的。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各校实际情况,探索更多更适宜的教法,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能。


点击次数:65  发布日期:2017/7/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