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学案”问题涉及策略 扎西央吉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学案”问题涉及策略

西藏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    扎西央吉

【摘 要】导学案是“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导学案以问题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知识问题化”的基本原则下,强调问题设计的层次化、探究化和情境化,通过问题设计实现导学案的导学、导问、导思、导练、导测、导评功能。以学案和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学会”和“会学”。“学案导学”的核心是“问题式导学”,合理设计问题是语文导学案的灵魂。

【关键词】优化问题设计;熟悉文本;知识拓展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清楚,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明白。课堂上,学生的聚焦点落在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确实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导学案是连接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纽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语文导学案中如何设计好问题呢?

  一、优化设问导读环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熟悉文本

  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新课学习之前,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简单的新知识,独立学习和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找资料、工具书等手段进行简单的、浅层次思考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文章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此阶段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写作背景着手,体会作者真实情感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时代和环境,读懂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课文时,教师通过设计有关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等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如预习《乡愁》导学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本文选自,作者是当代的和家。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随着学生对作品诞生的环境的熟悉,也就渐渐熟悉了本文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浓烈的眷恋之情。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主动联系当时的创作环境,更能主动的走进文本的意境中。

  2.从知识拓展入手,丰富学生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查阅资料,查阅书籍等资料的问题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具体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一些收集和整理,丰富学生的认知。如预习《北京立交桥》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北京立交桥进行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视屏资料,来了解作者有着严谨结构层次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资料的掌握,学生会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可以设计:①题目解读。②走进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及作者的思想。③文体资料。可以介绍 “经”、“史”、“子”、“集”等文学常识,拓宽学生的文学常识和课外阅读知识。

  3.从课外迁移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技能应用到新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把以前已经掌握和熟悉的方法技能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对比,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内在特点,实现自我学习。学习《警察与赞美诗》这篇文章,导学案问题可以设计为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说出有关写“赞美”的诗句。

  二、优化自学质疑环节的问题设计,提效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采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其灵魂,是高效课堂学习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在语文导学案中,其问题的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从教材编排入手设计问题

  语文教材的设计以单元形式呈现,比如高二年级第五单元的导学案设计中,本单元以小说作品为主题,问题设计将着眼于人物、情节与环境的描写。问题设计为:整体感知。第一课《孔乙己》整体感知设计为:①时代特点和出场人物的对比;孔乙己作为特殊人物的身份和特点。②描写孔乙己买酒动作的词语妙用和教写“茴”字的语言与神情描写。第二课《荷花淀》的整体感知设计为:作者刻写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特点。第三课《哦,香雪》整体感知设计为:①这篇小说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例分析诗中重要人物的特定的性格与环境。②具体分析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第四课整体感知设计为:①《警察与赞美诗》是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美好的赞歌是动人心弦的,是生命的歌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赞美一类人物。

  2.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计问题

  教材是语文学习主要的学习用具,课文主要是由标题和课文内容两部分组成的,语文课本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起着统摄作用。比如散文单元《汉家寨》这节课,分析:①汉家寨存在的起源与历史意义?②汉家寨的特点与周边村寨的关系?最后升华为民族地区的不同民族团结的特殊性。由于标题的意义不同,在问题设计上也要结合其蕴含的意义来设计问题:在《胡同文化》中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文章开头自然引出本文话题,点明“胡同文化”历史与特点,同时表明胡同文化在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将胡同文化与市井文化结合描述,表达文化就在民间的怀旧之情。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体会既要理解文化,又要认识文化,认同我们的各类文化。

  三、优化拓展延伸环节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综合应用水平

  大力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语文教学已突破传统的束缚,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中考考查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知识点来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这就要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摆脱教材文章的束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这就要求导学案中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来帮助学生增大阅读和扩展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有效的“拓展延伸”环节能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高。在此环节的导学案中要充分挖掘这部分空间,尽可能让教学内容充实。具体在问题设计中可以从作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体裁、知识等方面入手来设计问题。

  总之,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倡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随着导学案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只有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静.《语文导学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语文天地[J],2016(2).

  [2]李泓.《巧借导学案,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J],2014(10)

 

 

 

 


点击次数:61  发布日期:2017/7/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