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色之我见 吴秀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色之我见
吴秀兰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都说语言是一种艺术。是的,一声温存的问候,温暖你冰冷的心灵;一句鼓励的话语,能让人成就一番伟业……教师的语言更是一种创造人才的魔力。
站在课改的第一线,让我感觉最深的是,当今的教师变了,变得更亲切了,更容易接近了,更让学生信任了。而教师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角色的转变。现在的教师,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关系”。当今的教师,已不是笔者儿时心中那种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老学究,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直接反映在课堂语言的变化中。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具有的特色: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做到规范、准确、言简意赅
语言要规范 ,就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同时又要做到表达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易于被学生接受。先前有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意口头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养成了一种重复罗嗦的语言习惯,现在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都力求简练、准确,做到言简意赅。教师说话也能抓住关键,言简意赅,少了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皆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般来说,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师授课,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现在我们的教师课前对所教授内容都进行认真的研讨,不清楚地概念、拿不准的字音提前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启发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学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启发性的语言,注意含蓄,耐人味,循循善诱,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启动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也就是,朱熹曾对此做出精辟的解释: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但不能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过分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丰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所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还应选择最能使学生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词句,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感染。只有这样,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才是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的语言,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语言,通俗、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启发性的语言,才能创造出“乐学”的情景,使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欣然接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利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去开导和启发学生,面对学生都不采取直接的讲解授予其知识,而适时的给予必要的语言启发,既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勤于思考、用于探索的良好习惯,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的节奏性是很重要的一种属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实际而适当地时缓时重,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就可以随着教学语言优美的旋律和声调的变化而变得兴奋。同时,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兴趣也就随之产生。相反,如果教学语言呆板单调,教师的声音节奏缺少应有的变化,那么就不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其产生兴奋,反而会起到“催眠”作用,使学生提不起精神,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充满情感,激发情感的共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管需要的内心体验,它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肯定,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价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赞扬,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用“你读得真好!”“你的回答太好了!”“连这么难的问题都难不倒你,真行!”等激励的话语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加以表扬,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能亲切地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或许可以激励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那样: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我们现在优秀语文教师的有声语言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优秀语文教师应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灌进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