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唐 敏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武胜县桥亭学校  唐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法因其趣味性、生活性与科学性的特点成为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分析传统识字教学的局限性,探讨情境创设在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价值,提出互动式、游戏化、生活化等具体情境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案例论证其有效性,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质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情境创设;识字教学;小学语文;实践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育人的奠基工程,尤其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识字量占语文学习总目标的60%以上(《语文课程标准》)。然而,传统“填鸭式”教学易导致学生兴趣缺失、机械记忆效率低下等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将抽象汉字与具象生活经验结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猜字谜》一课中教师通过字谜游戏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在趣味探索中掌握“众”“秋”等字的构字规律。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实例系统阐述情境创设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传统识字教学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传统课堂多采用“拼音—认读—抄写”的固定流程,忽视学生主体性。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的生字教学,若仅依赖重复朗读与抄写,难以激发学生对“梧”“桐”等形声字构字规律的探究兴趣。

 (二)脱离生活情境,汉字应用能力弱

 汉字教学若仅停留在符号记忆层面,学生难以建立字形、字音、字义与生活的联系。如“采”字的教学,若未结合采摘果实的场景理解其字义,学生易混淆“采”与“彩”的用法。

 (三)教师观念滞后,情境创设能力不足

 部分执教者仍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缺乏情境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例如,人教版一(上)《日月水火》识字教学若仅展示静态图片,未结合神话故事或动手绘画活动创设情境则就无法充分挖掘象形字的文化内涵。

 二、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

 (一)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特点

 1.趣味性。教学展开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可利用游戏、故事等形式营造轻松氛围,如猜字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2.生活性。将汉字学习与生活场景结合,如超市标签、路牌等,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3.科学性。情境创设时就应遵循汉字构字规律与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如利用象形、会意等造字法设计情境来进行。

 (二)情境创设的实践价值

 1.降低识字难度。通过直观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字义,如用“双手采摘果实”的动作演示“采”字,减少记忆负担。

 2.培养综合素养。在情境互动中提升语言表达、想象力与合作能力,如小组合作完成“汉字剧场”表演。

 三、情境创设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互动式情境课堂:角色代入与问题驱动

 互动式情境在教学即对话理念引领下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实施中可利用角色代入与问题驱动促进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课堂上我们可这样来进行情境设计:教师化身诗人李白,用第一视角描述“举头望明月”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模仿理解“举”“低”等动词。同时采用问答驱动互动:提问“为什么诗人觉得月光像霜?”,结合“疑”字的字义分析,深化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二)游戏化情境课堂:趣味活动与竞争机制

 小学生乐游戏。游戏化情境课堂深得小学生喜欢。这样的实施更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互动的实现。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生字巩固的课堂中就可创设游戏化情境,通过“钓鱼游戏”(将“蝴”“蝶”等字写在卡片上,学生用“钓竿”认读并组词,激发竞争意识)和“字谜闯关”(设计“三人同日见”---“春”等字谜,小组合作解谜,强化对形声字结构的认知)来进行展开,就会赢得学生乐在其中的效果。

 (三)生活化情境课堂:真实场景与跨学科融合

 生活化情境创设体现了语文源于的本质,是增强语文实用性的有效路径。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操场上》识字内容时我们就可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引导学生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操场观察运动器材名称,学习“拍”“跑”等动词,结合动作演示加深记忆。同时,利用学科融合理念与体育课联动,设计“运动指令卡”,用汉字卡片指挥同伴完成动作,如“跳”“踢”。

 (四)多媒体情境课堂:技术赋能与感官体验

 多媒体情境在“媒体+”理念倡导下有了“堂堂用”的趋势。但高质量的多媒体情境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用此助力可实现更生动的效果,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文化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就可利用视频情境来呈现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结合“舟”“粽”等字学习,引导学生联想节日习俗。另外,有条件的学科还可采用AR技术应用,如使用AR软件扫描“火”字呈现动态火焰,直观展示象形字演变过程。

 四、教学反思与优化建议

 情境创设看似容易实则难,特别是能优教优学的情境。在这几年实践中我认为识字教学中有效的情境还需要:

 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加强汉字文化素养与情境设计培训,如学习《说文解字》中的造字原理。

 二是资源整合:利用校本资源开发情境教具,如制作“汉字故事绘本”或“生活识字手册”。

 三是评价创新:采用“情境任务卡”代替机械听写,如让学生在超市中寻找指定商品名称并记录。

 五、结语

 情境创设为小学语文识字优教提质的实现注入了活力,特别是“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情境能使汉字学习从“机械记忆”转向“意义建构”。未来的教学实施需进一步探索技术与情境的深度融合,构建“大语文”学习生态,让识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

 参考文献:

 [1]王非,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学园,2022年。

 [2]张成琼,基于情境化教学的小学中段识字问题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年。


点击次数:65  发布日期:2025/3/3 9:44:3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