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刘自祥

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刘自祥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读胜于讲解,它有助于对字、词、句、段和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理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数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优化朗读教学。
   一、教师的范读是在非常必要的
   示范朗读,能够创设意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范读,其目的是力图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视觉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变成富有浓厚感情的再现物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听觉直接感受情感信息,以此来感染学生。在朗读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中心,要有不同的语气、速度。如:《示儿》,是作者临终时写的诗,朗读要讲韵,读时要慢,语气要低沉。又如:《金色的鱼钩》末段:“……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段整个句子语气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这里表现的是“我内心悲痛,对老班长的悼念之情”。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情感,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感染。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第一课时的朗读一般为了学生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我们在设计朗读训练时,就应注意分三个阶段:第一降阶段让学生重点读准生字词的音;第二阶段要让学生逐步读流利课文,不断读,不读破句;第三阶段就要让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朗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一些内在情感。这一课时的朗读训练要遵循目的明确、读思结合、重在体会的原则。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去读:小女孩共划着了几次火柴?每一次她看到了什么?说明她渴望什么?现实中的她是怎样的?学生在以上问题的提示下,迅速找出相关段落,紧紧围绕问题细读沉思,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小女孩过着饥寒交迫的孤独生活,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向往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对文中的感情会于心、发于声,读起来自然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
   三、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朗读效果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才能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指导,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收到不到的教学效果。我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害怕,我是你们的朋友,是你们的伙伴。”这样,学生就会无所顾忌地大声朗读。有时,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我常和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学生也乐于和我比赛。对于课文中某些重点段落和优美词句,我有时故意把它们读错或者不读出感情,让学生提意见和建议,然后让他们读,他们就会读得比老师好。老师随口表扬他们一下,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结合课文特点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
   1、低年级宜用图文对照和领读的方法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文都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因此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读。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这篇课文时,开头对照看大公鸡早晨鸣叫那幅图,用洋洋自得的语气读出大公鸡夸耀自己的美。第二、三、四幅图大公鸡同啄木鸟、小蜜蜂、小青蛙比美,可变换着语气去读。

2、中年级可采取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读和按文章结构分合读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3、高年级采取创设情景读和精华欣赏读的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创设情景读就是教师可采用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环境,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教师用低沉的语调范读课文,同时配上哀乐,就能把学生带入那种庄严、肃穆、悲壮的气氛中,打动了学生的心,就更能使学生主动探求领会课文。另外,对于一些名篇,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

4、要有感情地诵读。朗读要入情,指的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然后用表情表现出来,提高朗读表情的运用。朗读要体现出文章的基本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向学生说明具体的语文运用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朗读方法的运用的时机和具体运用的技巧,该怎么读,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不适合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地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进行语文文章学习时,即能够得到感情的学习,又能够得到理情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地去朗读文章,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例如在朗读《秋天的味道》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多练,然后利用音乐、图片、实物等工具创设情境,例如将枫叶、银杏叶、秋菊等代表秋天特色的物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秋天的味道”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从“秋天有什么特色?”、“秋天有哪些物体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你们觉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深思,然后让学生能够沉入到文章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带着欣赏和感动的色彩去朗读文章,能够带来更好的朗读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精心准备,合理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5/3/3 9:44:4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