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张春菊 杨素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张春菊 杨素林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平台,我们要创新策略,切实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反复锻炼中得到良好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能力 培养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是在工作招聘,还是日常工作中,就连家庭生活也需要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新时代需要具有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当今社会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以孩子为中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非常缺乏自立、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正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孩子抓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他们合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中不断探索。
一、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除了学生位置相对集中外,我们还要学生合作性格、学历、学习方法、数学基础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多年实践来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我们科学应遵循的分组原则;在数学课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控制,开始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的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分级才能做到组内异质,保证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样,在讨论数学题时就不会出现各小组活动时间参差不齐的现象。
简单组合原则;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合作能力都很差,此时合作小组人数最好为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三人、四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两人一组,由同桌自成一组,共同利用学具自行设计问题,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内涵。
二、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有了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还要创设与之相应的合作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合作学习兴趣之后,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开始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量长度”时,我们可让学生分组测量。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量做到师生互动
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论提出的学校领域内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而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促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双向交往,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可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先个体进行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各自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表的意见的良好习惯,并学互相尊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及时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就是学生之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员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给予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教师要尽量做到:评价要面向小组、评价形式要多样、评价要全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面对全体学生,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的同时,也获得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