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量感培养 何伶俐
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量感培养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何伶俐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分析了量感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多样化活动和利用现代技术等量感培养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量感培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量感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感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量感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算法轻概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对数量的直观感知和合理估计能力。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量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量感的概念与特征出发,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和实践案例,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量感的概念与特征
量感是指人们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属性的直观感知和判断能力。它是一种基于经验的、非精确的数量认知,能够帮助人们快速估计和比较物体的各种属性。在数学学习中,量感具有直观性、相对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直观性体现在量感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物体属性做出大致判断;相对性表现为量感是在比较中形成的,需要通过不同物体属性的对比来建立;灵活性则指量感能够适应不同情境和尺度,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灵活转换。
量感与数感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数感主要关注数字的意义、关系和运算,而量感则更侧重于对物体具体属性的感知和理解。良好的量感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概念时,具有良好量感的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1/2和1/4的大小关系,而不仅仅依赖于数字的比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应该与数感的培养并重,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重要性
量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如长度、面积、体积等,都建立在学生对物体属性的直观感知基础上。通过量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其次,量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物体的属性进行估计和判断,如估计一段路程的长度、判断一个容器的容量等。良好的量感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快速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量感培养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量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良好的量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进行空间推理和想象。同时,量感的培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量感。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和体验各种量的概念。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在学习重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掂量不同物品的重量,感受千克和克的差异。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量的理解。
其次,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也是培养量感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估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量的直观感知。例如,可以开展“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先估计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再进行实际测量,比较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量感,还能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和反思意识。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猜重量”比赛、“长度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量感。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也是培养量感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平板电脑等设备,设计交互式的量感培养活动。例如,使用虚拟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在线测量,或者利用模拟软件展示不同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这些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展示一些难以在课堂上直接观察的量,如天文距离、微观尺度等,拓展学生的量感范围。
四、结论
量感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量感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量感的培养,采用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多样化活动和利用现代技术等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量感。最后,有效的量感培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华,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3):45-52.
[2]王立新,量感与数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双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