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刘丽明
浅谈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刘丽明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激情是人的一种状态,平时人们常说学习、工作要有激情,讲的就是学习、工作要进入状态,尤如演戏,要入戏、要进入角色,这样的表演才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样。同样,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激情,激情它能有效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在运用激情教学时,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杜绝盲目性,想方设法增强它的实效性,具体说来,不妨从以下尝试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一、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感情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首先要求教师沉浸到文本中去,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确,从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诗人、作家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名篇佳作。我们应根据文本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用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感化自己的灵魂,并以此来打动和感染学生。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要想对文本有一个正确而深入地解读,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广博地读书,广博地涉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胸有诗书气自华”,也惟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才能使我们的谈吐优雅,风度潇洒,也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二、精心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感情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语文教师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激起他们内心情感的浪花,找到拨动学生胸中情愫的艺术技巧,它可以使一节课引人入胜,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三、声情并茂朗读、激起学生感情
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就是朗读,语文教师的朗读如果是声情并茂的,就会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在聆听老师的朗读时感悟真情,汇入自己的情感,产生感情,进而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
四、品味斟酌字句,体会作者感情
一篇精美的文章就如同那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绿叶就是那丰富多彩的词语,树枝就是琳琅满目的句子,“树叶、树枝”与树干血脉相连,相互依靠,彼此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细心品味,深入研究,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共鸣,思想上受到启迪,进一步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达到学生所感受之情与作者所要抒发之情和教师所要引领之情的和谐统一。
五、积极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之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只是用语言表达就完全可以的,而是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如图像、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以及表情的演示等综合方式,来创设气氛渲染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如临其境,进入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深入探究和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讲授《迷人的张家界》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伴着优美音乐阅读文字,并观看张家界的风景片,使学生将文字与客观形象结合起来,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闭目静听、神游佳境,产生赏心悦目、欢欣明快的心里愉悦,从而从内心里产生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意境,将感情倾注于语文课中的具体事、物之中,把感情转移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领学生将自己的心也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进入情境中去感知其中的事、物,明白其中的情景而通晓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六、启迪学生联想、触摸作者感情
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够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或幻想出从未有过的形象。教师要树立在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意识,注意对他们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根据作品中具体的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和完善作品中人事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以触摸、理解的真情实感,因为联想如同活化知识的酶,教师千万不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结论,一古脑儿的塞入学生的脑中,捆绑、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的神思飞跃,尤其是对在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思”,要多加赞扬与鼓励。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补白想象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如何在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当学生切实地去想象时,对小女孩可怜的形象体会就不言而喻,对她产生的同情也溢于言表。
以上笔者从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感情,精心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感情,声情并茂朗读、激起学生感情,品味斟酌字句、体会作者感情,积极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之情,启迪学生联想、触摸作者感情六个方面论述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激情教学的观点。总之,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它是内心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激情进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