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从生活走向物理”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童利华

“从生活走向物理”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童利华

摘要:本文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从情境创设、实验创新、作业设计三个维度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构建生活与物理的认知桥梁,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从生活走向物理”理念;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改革和物理新课标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强调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贴近生活实际,为教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近两年的教学中为了使这一理念有效服务、指导我的课堂,我践行了以生活化教学为法子的教学探索。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学理念的内涵

“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的是教学起点的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展开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这种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时,它也强调了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并非脱离生活的高深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这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高度契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单元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导入;九年级全册“家庭电路”以住宅配电箱为认知载体。特别是各章节均设有“STS(科学·技术·社会)”拓展栏目。这种编排架构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天然的实施土壤,要求教师建立“现象观察→问题生成→原理探究→实践应用”的认知闭环。

三、生活情境的课堂转化策略

(一)生活现象导入新知

1.声学教学案例: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展示学生自制的橡皮筋琴、吸管排箫,通过触觉感知振动现象,理解发声原理。

2.光学教学案例:学习《光的折射》前,布置家庭观察任务:记录筷子斜插水杯的弯曲现象,建立现象与原理的认知联结。

(二)生活素材改造实验

人教版教材中31个“想想做做”栏目均可进行生活化改造:

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实验改用共享单车APP的运动轨迹数据

2.《探究浮力大小》实验采用不同水果(苹果/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大气压强》验证实验使用厨房吸盘挂钩开展分组探究

四、生活化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家庭实验室构建

基于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板块,设计系列家庭探究项目:

教材章节

生活化实验设计

核心素养培养

物态变化

观测冰箱冷冻室霜的形成

科学探究

简单机械

用筷子制作杠杆天平

物理观念

电功率

测算家用电器待机能耗

科学态度

(二)社区资源整合利用

1.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组织参观社区光伏发电设施

2.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主题调研,撰写社区降噪建议书

3.结合“安全用电”知识,进行家庭电路隐患排查实践活动

五、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创新

(一)突破传统习题模式,构建多维实践作业体系:

1.观察记录类:持续一周观测月相变化(对应《光的反射》)

2.制作发明类: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潜水艇模型(浮沉子原理)

3.调查研究类:统计家庭月度用电量与阶梯电价的关系

4.项目实践类:设计校园物理文化长廊(包含声、光、力等主题)

(二)以“密度知识应用”为例,设计分层作业:

1.基础层:计算牛奶包装盒标注的密度值

2.拓展层:鉴别妈妈首饰的真伪(密度测量法)

3.创新层:为社区垃圾分类设计密度分选方案

六、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实践效果。经过我近两学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我执教的实验班级呈现显著变化:

1.物理学习兴趣提升23.6%(问卷调查数据)

2.科学探究能力测评优秀率提高18.4%

3.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教学反思。需注意的实践原则:

1.生活化不等于娱乐化,需保持物理学科特质

2.避免现象观察与理论建构的脱节

3.合理控制课外实践的时间成本

结语: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场景转换,而是构建认知迁移的通道。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创设“物理既在书本中,更在生活里”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物理观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


点击次数:23  发布日期:2025/3/3 10:26:1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