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任雯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思源小学校 任雯俐

摘要:作为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感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发展逻辑思维的基础。本文结合新课标要求,从数感的内涵解析出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直观操作、设计分层活动、渗透估算策略等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路径,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传统数学教学在“教以应试”功利欲驱动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只注重了数的计算,追求的是结果的正确性。这样的实施导致学生内心缺乏对数的敏感性和规律性问题的洞察力,看到数学问题就习惯性地找纸找笔来运算。而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培养学生数感并不是教学花架子,而是实际要求。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就非常强调学生的数感培养。

 一、数感的内涵与教学价值

 (一)数感的概念界定

 数感,指个体对数字、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知与灵活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

 1. 数的意义理解:如理解“5”既可表示5个苹果,也可代表第5个位置;

 2. 数量比较能力:能快速判断23与28的大小关系;

 3. 运算策略选择:计算48+37时优先分解为(40+30)+(8+7);

 4. 估算意识形成:购物时预判总价是否超出预算。

 (二)数感培养的教学价值

 1. 衔接抽象符号与具象世界:注重数感培养能帮助低年级学生跨越“数字抽象化”认知障碍;

 2. 促进思维进阶:注重数感培养能使学生从机械计算转向策略性思考;

 3. 奠基高阶数学学习:注重数感培养能为分数、比例、代数学习提供认知基础。

 二、数感培养的教学困境分析

 虽然新课标实施已快接近三年,一线的积极践行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周边12所小学的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发现在数感培养的教学实施中存在三大问题:

 1. 重算法轻感知:78%的课堂将教学重点置于竖式计算的规范性训练;他们认为算法掌握了、算理也就理解了,学生数感就强了。

 2. 情境创设形式化:“伪情境”较多,过于注重取悦学生,缺乏数学味。在数感培养中,超市购物情境出现频繁,却引不出学生创新思考兴趣,63%的学生仅完成“标价×数量”的机械计算;

 3. 评价维度单一:92%的课堂以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他们认为算得快且正确性高,就是良好的数感。

 三、数学课堂上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构建多元表征,深化数概念理解

 1. 数形结合策略。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采取数形结合策略助力学生数感形成与发展,实施前可提供小棒、计数器、点子图三种表征工具来实现,课堂上设计用10根皮筋捆扎小棒理解“十进制”的操作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珠子”与“1根小棒”的等价关系。

 2. 生活化情境创设。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常作选择,有利于体现数学的本质。课堂上设计“家庭物资储备”项目式学习,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提出两个任务,分别是根据3口之家7天的牛奶消耗量(2盒/天)计算采购量和超市促销装(12盒/箱)与零售价对比选择最优方案。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和情境化支撑,既可让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又可使他们体验到数感形成的重要性,增强主体性。

 (二)开展估算训练,发展数学直觉

 1. 渗透估算意识

 例如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上我们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在这一目标达成中我们可设置“礼堂有21排座位,每排28个,能否坐下500人?”的问题来进行。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可用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笔算,二是估算。在估算中学生可利用20×30=600>500的方式就可判断出来。但很多学生选择了精确计算验证这一路径:21×28=588。渗透估算意识就要让学生明了什么时候可选用估算路径实施。

 2. 设计阶梯式估算活动

 培养学生数感设计阶梯式估算活动更能助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如此操作:

难度等级

示例问题

培养目标

基础级

估算298+405的结果范围

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进阶级

判断6.8×4.9的结果更接近28还是35

数位关系感知

挑战级

根据12×15=180,推算11×14的结果

灵活调整能力

(三)实施游戏化教学,激发内在动力

 1. 数字谜题游戏

 在数学学习中,为了使学生的数感发展得到兴趣支撑便可利用“数字侦探”活动来展开,例如,要求学生根据线索推断密码或者选择相关数字:线索1:这个数比25大;线索2: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线索3:是3的倍数。

 2. 操作类竞技活动。这同样有利于学生兴趣和数感双向发展。实现这种效果可利用“速配大师”竞赛来实施:实施前准备数字卡片(如0.5、1/4、25%、2:8),过程要求1分钟内找出数值相等的卡片组。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可他们数感发展得到兴趣的支持,自信心也得到提升。

 (四)利用多媒体支持,灵活数感培养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助力学生数感发展还可利用动态数学软件演示数的大小变化以及呈现典型错例分析,让他们目睹“数”的实践。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情境实现跨学科融合案例,如科学课中的测量数据比较等。

 四、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数感培养并创造性地利用上述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可使预期变成高质量育人效果。在我校小学三年级进行的对照实验显示:

 (一)实验班(数感专项训练)在“数量关系应用题”正确率方面提升27%;

 (二)85%的学生能在3秒内完成“76×5≈?”的估算;

 (三)在数字谜题游戏或者操作类竞技活动中学生数感明显变强;

 (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明显增强。

 在数感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过度依赖估算而忽视精确计算的问题。防止这样问题的再出现需在教学中把握平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桂丽平,数学课堂重视数感培养的方法探究[J].视周刊,2019年。


点击次数:35  发布日期:2025/3/3 10:28:3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