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润童心 声情启思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屈海燕
朗读润童心 声情启思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四川省华蓥市红军小学 屈海燕
摘要:朗读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环节。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为载体针对低年段学生认知特点,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情境创设、评价激励四个维度,探索朗读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童趣化活动设计、阶梯化技能训练和多元化评价反馈,助力学生实现从“正确朗读”到“情感表达”的能力进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朗读能力培养的学理依据与积极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应“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精心编排的文本为朗读训练提供了丰富素材:
1.语言韵律美:如《田家四季歌》中“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的叠韵结构;
2.角色对话趣:如《坐井观天》中青蛙与小鸟的生动对话;
3.拟声词活化:如《雾在哪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的情境描摹。
数据表明,有效朗读训练能使低年级学生语感敏锐度提升37%,为后续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二、二年级朗读教学现状诊断
通过对6所小学的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1.目标偏移化:23%的课堂将朗读等同于识字检测工具,忽略情感表达目标;
2.形式单一化:58%的朗读活动局限于集体齐读,导致“唱读”“拖音”现象普遍;
3.指导模糊化:教师多使用“读得再有感情些”等抽象评价,缺乏具体方法指导;
4.兴趣衰减化:课后跟踪显示,持续朗读练习的学生占比从二年级上期的76%降至下期的53%。
三、部编版教材视域下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童趣化激趣:让朗读成为“声音游戏”
1. 拟声词魔法盒
a.结合《小蝌蚪找妈妈》中“哗哗哗”(水声)、“呱呱呱”(蛙鸣),开展“听音辨物”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声音模拟体会角色情感。
b.设计“声音剧场”活动,分组演绎《雪孩子》中“哧哧”(火苗声)、“呼呼”(风声)等拟声场景。
2. 角色扮演工坊
a.在《狐假虎威》教学中,制作动物头饰,通过“语调变变变”活动,对比狐狸的狡猾(尖细声)与老虎的威严(低沉声)。
b.利用《蜘蛛开店》的反复结构,开展“接龙朗读”,每位学生扮演不同顾客,体会语言节奏变化。
(二)阶梯化训练:构建“三步九阶”能力体系
根据教材编排设计分层目标:
阶段 | 核心能力 | 教材示例 | 训练方法 |
基础层 | 正确流利 | 《植物妈妈有办法》 | “红绿灯跟读法”(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
发展层 | 停连恰当 | 《拍手歌》 | “节拍器辅助法”(按节奏划分语组) |
提升层 | 情感表达 | 《难忘的泼水节》 | “情感温度计”(标注语句情感强度) |
以《黄山奇石》实操的教学片段:
1.字词夯基:聚焦“陡峭”“翻滚”等词语,通过“爬山梯”游戏(音量随音阶升高)强化发音;
2.短语连读:用彩色磁贴标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四字短语,进行“快速眼脑口”协同训练;
3.情感浸润:结合“飞”“落”等动词,配合手臂摆动动作朗读,体会动态美感。
(三)情境化浸润:打造多维朗读空间
1. 多媒体联动
a.朗读《日月潭》时播放水面涟漪音效,利用希沃白板的“声波可视化”功能,指导学生通过波形图调整朗读轻重。
b.运用“趣配音”APP为《曹冲称象》动画片段配音,系统自动评分并生成改进建议。
2. 生活化迁移
a.学习《一封信》后,开展“亲情留声机”活动,录制朗读音频作为电子礼物发送给家长;
b.结合《场景歌》设计“校园寻宝朗读”,在操场、花园等实地场景中即兴创编韵文。
(四)可视化评价:建立“三维进阶”激励机制
设计“朗读成长树”评价系统:
维度 | 评价指标 | 操作工具 |
基础素养 | 发音准确度、流畅度 | 智慧课堂AI语音测评 |
表现力 | 语调变化、情感传递 | 星级评分表(生生互评) |
创造力 | 个性化演绎、创意改编 | “金话筒”奖章累积制度 |
在每学期末生成个人朗读能力雷达图,家长可通过班级公众号查看学生成长轨迹。
四、典型课例实施与成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5分钟):
播放老虎、狐狸叫声,开展“猜角色”热身游戏。
2.分层训练(20分钟):
a.基础组:利用“拼音浮窗”功能跟读生僻词,重点纠正“扯着嗓子”(chě zhe sǎng zi)的发音;
b.提高组:通过“表情贴纸”()标注对话语气,对比朗读第3、4自然段;
c.拓展组:改编“森林审判大会”剧本,添加旁白进行创造性朗读。
3.展示评价(10分钟):
a.小组分角色表演,使用“声音分贝仪”检测角色音量适配度;
b.扫描二维码上传朗读音频,获取系统生成的“情感曲线分析报告”。
4.实施效果:
对比实验班(n=45)与对照班(n=43)后测数据:
a.情感朗读达标率:82% vs 57%
b.长难句流畅度:91% vs 68%
c.自主朗读积极性:4.2分(5分制)vs 3.1分
五、反思与延伸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需要语文课堂持续不断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上述方法是我在实践中早已教学证明过的有效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与手段进行更好地教学实践,让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1.注意保护嗓音:低年级学生声带脆弱,需控制单次朗读时长(建议≤8分钟),避免喊读;
2.加强家校协同:开发“亲子朗读打卡”小程序,设计“古诗新唱”“童话广播剧”等家庭任务;
3.关注个体差异:为语言发育迟缓学生提供“慢速跟读”“口型模仿”等专项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儒敏.部编语文教材的“隐在”体系[J].语文建设,2017(25).
[3]王崧舟.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