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感培养之我见 赵晓波
小学数学教学情感培养之我见
赵晓波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东河小学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即教育要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高智商、协调发展的新人才。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一个整体,是生理和心理、理智和情感、价值和信任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统一体,因而提倡情感教育更为重要。事实上,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教育过程,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更为重要。作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教学呢?现在就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时时提醒我,小学生的情感迁移功能特别强烈,针对此,应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情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过程,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亲切和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每一步的积极思维过程,做出积极正确的评价,这种做法特别是对成绩较差的同学有一个极大的促进,鼓舞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例如:这一类语言,你的第一、二句回答的多好,请再仔细想一想,稍微再努力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遇到困难时,循循诱导予以纠正,使学生感到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一起想,一起学,是学生的亲切伙伴,师生才能产生情感共鸣,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设计良好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1、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情境。“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例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课堂小游戏、小插曲、电化教学手段等,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圆柱体的认识”,在教学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看、摸各类圆柱体,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糊成一个圆柱体,引导学生数一数圆柱体的面,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通过测量,让学生理解圆柱体有无数条高,并且高度都相等。通过看、摸、糊、测,使学生轻松、活泼、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遵循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最佳情境。“好奇”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好奇是学生通往一切知识殿堂的前提。因此,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显得重要。如通过良好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哪位同学能够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城楼冉冉升起,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观察一下:1949年10月1日,这里面有那些时间单位,生答:年、月、日,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3、遵循学生“好胜”心理,创设“成功”情境。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泄气。因此,要善于把握时机,该放给学生的要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该点拨的一定要恰到好处地点拨学生的思维。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发现自己。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特征,总结规律,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三、关注身边生活,提升情感素养
湖南省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处处充盈着情感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开发情感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统计》教学中,教科书上有一道习题是“统计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学生合作统计以后,我让学生谈谈“看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后的想法。最后,大家形成共识: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课后,我和同学们开展“给全校同学的一份环保倡议书”活动。整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让学生以切身的体验去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精神的熏陶。这样,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够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成为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使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四、加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提高情感应用性
小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课改实践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良好的情感,方法多种多样。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创造外部条件,提高学生的素质,由此促进小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