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赵凤敏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小学   赵凤敏  

 

创新作为驱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培育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课题。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认知结构转型和思维能力跃升的关键期,化学学科凭借其独特的实验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特征,在基础教育领域构筑起培育创新思维的优质平台。本文基于当代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征,系统探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化学中的创新思维内涵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突破常规思维模式,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出新见解或解决方案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化学中的创新思维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应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平等氛围,尊重学生独特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常规束缚,容易产生新颖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看似偏离常规或与教学内容不完全契合。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引导他们从化学的角度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用海水直接浇灌植物?”这一问题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但实际上涉及溶液的浓度、渗透压等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与淡水的区别,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化学方法将海水转化为淡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多维思考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老师们常常带着学生“从生活中找学问”。比如观察水壶里的水垢、铁锅生锈这些常见现象,把课本里的化学原理“翻译”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就像给知识插上了翅膀——原本抽象的分子、反应方程式,突然变得像厨房里的柴米油盐一样亲切。

要让这种教学方法真正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关键得抓住两个要点:首先是选准生活场景,就像用学生天天见的可乐瓶子讲气体溶解度,用妈妈做饭的燃气灶讲燃烧条件;其次是留出思考空间,比如同样是解释“咸菜坛子为什么冒泡”,既可以引导他们用发酵知识分析,也能启发联想汽水开盖的现象。老师这时候更像导游,指着生活这本“大教科书”,让学生自己发现化学世界的奇妙联系。

例如,在学习“酸雨的形成与危害”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环境问题,设计一个关于酸雨的情境:假设某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树木枯死现象,请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还能思考如何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再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自行车、铁门等),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会生锈。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并尝试提出防护措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室就像个魔法学校,烧杯试管就是孩子们的魔杖。那些咕嘟冒泡的反应、颜色变幻的溶液,可比书本上的方程式有意思多了——当孩子们自己调配出会变色的“鸡尾酒”,或是用柠檬汁给硬币“洗澡”时,那些抽象的化学原理突然就鲜活起来了。

聪明的老师会当“甩手掌柜”:给每组发三支不同颜色的粉笔,让他们比赛谁洗得更干净;把白醋和小苏打交给学生,看谁能设计出最酷的火山喷发。这时候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老师快看!”比任何标准答案都珍贵——有人发现气泡冒得特别快,有人注意到沉淀颜色不同,这些意外都是创新思维的小火苗。

现在很多学校流行“实验小分队”,五六个孩子凑成个化学侦探团。比如研究校园池塘水质,有的负责测PH值,有的琢磨除藻方法,最后还能用实验结果给校长写建议书。这种真刀真枪的探索,既教会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也让他们明白: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有时候同伴的灵光一闪,就能点亮整个实验方案。

(四)融入化学史,感悟科学创新精神

化学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资源。通过讲述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创新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相关的化学史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与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门捷列夫没有突破传统思维,是否还能发现元素周期律?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强化实验教学,融入化学史教育,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高小生.初中化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5(03):25-27.

张文旭.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5(07):39-41.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9:29:2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