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数学教学如何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关系 李颜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方春梅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   教学  习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一、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

教学中,深挖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裁。

二、实现读写结合,重点在于教学策略的运用

1、写在先,读在后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图文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题目或者课本插图,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高尔基》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高尔基花前思子的心理描写。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学生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初读感受后,我是这样开课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有人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目标专一,有人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持之以恒,有人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索滴水穿石的奥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信念的力量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什么故事中体悟到这些品质的?具有这样精神的还有哪些人?再由故事深入段落,再由段落理解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3、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学生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立意、构思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1)模仿。学习《北大荒的秋天》,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练习写中心句,再分写各个景物,并用分号分隔几个并列的意思。学习《莫高窟》,让学生仿写总分总的结构,体会文章的前呼后应,一脉相莲的完整性。学习《幸福》这首诗,老师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学习《云雀的心愿》,可仿拟人手法,编写故事。

如《所见》一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童趣,定会增色不少。笔者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以动静结合的写法写自己逮蝴蝶的情景。有同学这样写:走进公园,仿佛置身花海,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朵上跳舞,各显舞姿,看着可爱的小精灵,忍不住想捧在手心。蹲在花旁,静静的等待歇脚的小精灵,屏主呼吸,眼睛紧盯着停在花蕊上的蝴蝶,慢慢地移动手,轻轻地触碰蝴蝶的翅膀......

2)创新阶段。模仿不是目的,是写作素养形成的内蕴与储备。这种内蕴与储备的释放就表现为写作成效。所以说创作是要求学生在模仿基础上,能就某一内容进行清楚、流畅、自由的写作表达,做到形神兼备甚至有文采、有创意。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能按时、独立的完成教师安排的写作任务,能依据不同写作内容,选取适当的文体,安排合适的结构,进行流畅、清晰、规范而充分的表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现代诗歌、名人故事、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如学习了《感恩老师》一课,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感恩父母。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维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用仿写,只要多读、多写,精心构思,我们都会写出让编辑和读者满意的文章。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9:34: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