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小学语文作业成为孩子的快乐驿站 吴 香
浅谈让小学语文作业成为孩子的快乐驿站
吴 香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中和小学
语文作业,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反复的听、读、写、练,固然能够让学生识记大量的语文课本知识,但是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让作业成为孩子的快乐驿站呢?
一、增强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设计语文作业要优化多样,要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其不觉得是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去做,而是为了在作业中寻找快乐而做。比如,我在教学《将相和》,我在教学后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演课本剧。虽然这项作业很花工夫,它需要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但是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在完成这项作业的同时就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时,我还根据情况布置实践活动类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比如: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让学生调查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问家长,也可以亲自去看看。学生调查后,深有感触,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这样的作业,远比班队课上干巴巴的说教更有效。
二、注意多元化,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业
课堂教学需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语文作业练习,同样也需要教师创新,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参与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问题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经常尝试多元化的设计作业,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例如:在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得救的小钱和那个捐赠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后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深刻内涵。
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后,我布置学生为我的诗朗诵找配乐,或是通过创作图画,切实感受诗句美好深远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有时,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我还特意布置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完成某个主题的手抄报。
三、照顾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班的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就必须多层次,有差异。 教学中,为了让学困生易学乐做,能"吃得消"。我适当减少学困生的作业量并降低作业的难度。只是布置一点简单的动手动口动脑就能顺利完成的饶有趣味的作业。比如:生字词读写、病句门诊、词语兄弟手牵手、多音字找家,或是与别的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或是在课前预习作业中做资料卡等类型的题目。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适当拔高要求。为了使优等生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我常常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比如:学习了古诗《秋思》,我布置创编故事。我要求他们根据原诗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合理想象诗人和行人之间的对话,想象诗人所写的家书的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时,我布置短文阅读题和小练笔,或是推荐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小说并要求写下读书笔记。
我认为适量、适当的作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利用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
四、还给主动权,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教师检查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实情,自主选择适合的作业,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要有了作业的选择权,就不会再把作业当成负担去消极应付,而是尽力地愉快地去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对于基础性作业,诸如:生字新词、好句好段的抄记类型的作业,我由学生自己定量,不限制学生抄写的数量和格式。学生认为他已经记住的,可以写一遍甚至直接不写,难记住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写。背诵的段落也可以自主选择。对于习作类的作业,我实行难度选择制。我把一个较难写的题目范围,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让学生选写其一。对于学困生,我还让他们选择自由习作,这样继照顾了个别差异,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若能使语文作业从"读"或"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让听、说、读、写、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采访、调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布置灵活、丰富,有趣的作业,学生就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语文作业,就会成为学生的快乐驿站,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