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策略 汪 杰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策略

 

四川省仪陇县光华小学校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与实践策略。通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在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的建议,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适应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实践

 

 一、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不仅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他们灵活思维和严密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题。例如,在整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还要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出各种整数加减法的结果。然而,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聚焦于知识建构过程与思维模式的塑造。在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引导性探索活动——包括现象观察、实践操作、假设推演及结论验证等环节——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与价值。例如,通过介绍数学在建筑、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用途。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拓展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其内容编排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进行对比教学,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二)生活素材的融入

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内容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折扣、利率等实例。让学生计算商场商品打折后的价格,或者计算银行存款的利息。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百分数的计算,还了解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文化精髓融入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学生认知学科发展轨迹,体悟先驱者的学术智慧与探索精神。以圆周率教学为例,可重点解析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的开创性工作,同时阐释该常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及工程领域的基础性地位。这种文化浸润式教学不仅能揭示数学概念的历史演进,更能激发学生对数理科学本质的深层思考。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四、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可以创设一个小明一天的活动情境。通过小明早上起床、上学、上课、中午休息、下午放学等时间点,让学生认识时钟的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以及不同时刻的表示方法。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立体地呈现出图形旋转、折叠等一系列过程,让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方便地理解几何概念。多媒体的重要功能在于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在遇到一些需要学生有较强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评价的改进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现代教学可以引入更加丰富多元的评价主体,例如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方便他们更快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在完成一份数学作业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题目做得好,哪些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让学生思考改进方法。此外,可以借助学生互评,让学生从对方的问题中找准自己的不足,加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估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观察,涵盖课堂互动质量、作业完成效率及团队协作参与程度等方面。而结果性评估则以学业成果为核心衡量指标,如阶段测试成绩等。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建议将两类评估方式有机结合。以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系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频率、问题探究的深度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整合单元知识检测的量化结果,形成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这种综合考量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又能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能力的局限性。

(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教学评估维度需突破传统认知边界,构建包含知识储备量、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及学习情感倾向的多元评价框架。以数学思维评价为例,应着重考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与解题策略的创新性,例如学生能否突破常规解题模式,构建多维分析路径;是否具备跨情境的数学建模思维。这种立体化评估体系既能衡量学科核心素养,又能捕捉学生思维发展的动态轨迹。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时,可以看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参考文献

 

贾新宁.“双减”下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J].读写算,2024(14):65-67.

郑嘉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文理导航(中旬),2024(06):49-51.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9:44:1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