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趣味教学法在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培养中的应用 梁小铃

趣味教学法在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培养中的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鸣钟学校  梁小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为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愈发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方法创新。趣味教学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主体性形成与提升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与,使其创造性思考。本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探讨趣味教学法在学生主体性培养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的同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学习主体性;培养;应用

曾经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满堂讲”,实施着“一人言”模式,在这种做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体性难以体现。而趣味教学法通过游戏化、情境化、互动化的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能很好地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在这几年新课标的践行中,我开启了趣味教学法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培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经实践表明,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一、趣味教学法与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联系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体能动性

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其通过游戏、谜语、角色扮演等形式能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做法。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引入字谜(如“己在山根下”对应“岂”字),或通过创编故事区分形近字(如“拔”与“拨”),能有效吸引学生专注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促进深度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其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如《狐狸和乌鸦》课后提问“狐狸的聪明之处是什么?”)和跨学科知识拓展(如《守株待兔》延伸至历史与生物知识)等路径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诱思作用下学生自然会主动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探究,在这种实践中其就让他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强化合作与竞争,提升综合能力

趣味教学法在选择合作学习与竞赛活动(如朗诵比赛、即兴表演)这样的实施路径时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通过竞争激发其内在动力,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中设计“闯关识字游戏”,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既掌握知识又提升表达能力。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培养中的实践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激活课堂

这是符合小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做法,其既能彰显执教者寓教于乐的育人理念又能很好地激活课堂,多一些活跃气氛,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学。

案例1:二年级下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识字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教师可设计“生字闯关游戏”,结合汉字形成动画与实物图片,在此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读音、字形、组词三关完成任务,完成后获得奖励。此设计将机械记忆转化为趣味挑战,可以看到实施中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趣味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2:一年级上册《四季》教学中可以这样来实施趣味教学法,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化身“春姑娘”“夏哥哥”,通过动作和语言描述季节特点,以此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发挥他们主体作用。

(二)情境化教学:链接生活,拓展思维

1.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打通知识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在链接生活中被诱思,思维被激活。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促进学生主体性提升教师可组织“秋日寻宝”活动,让他们在校园中观察落叶、记录颜色,并仿照课文句式创作诗歌,将语文学习与自然探索相结合。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情境代入感,让学生思维被拓展。如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播放日出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描述光影变化,再对比课文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多媒体技术赋能下的情境课堂既培养了学生主体性,又使课堂变得优教提质。

(三)跨学科融合:知识联动,深化理解

部编版教材注重学科整合,例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可延伸至历史(三国谋略)、科学(气象知识)等领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性教师可设计“草船借箭STEM项目”,要求学生用简易材料制作“借箭装置”,并分析风向与成功率的关系,实现语文与科学、工程的跨学科学习。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知识、技能的充分调动、整合,还使其在深化理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四)多元化评价:鼓励创新,尊重个性

摒弃单一笔试评价,为了促进更多学生有成功感和进步感可在语文教学实施时采用“积分制”“成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激励或者表扬声中更有动力地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拓展活动中采取多元化评价,要求学生可选择绘画闰土形象、编写续集故事或录制角色访谈视频等趣味路径进行语文实践,教师根据其创意、方法选择与完成度评分,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中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成功的获得感。

三、结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不仅是执教者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型。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与部编版教材深度结合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其在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既提了学习之效也促进了课堂质量的提升。因而,在未来教学中,作为一线执教的我们为了更好地促进趣味教学这一方法释放育人光芒还需进一步创新路径和挖掘趣味元素,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终身学习有强烈主体性支持而奠基赋能。

参考文献:

[1]侯芳芳,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4年。

[2]陈世洲,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日子,2021年。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10:05:4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