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曹代群

 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四川省仪陇县翰林实验学校    曹代群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功能愈发受到重视。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作业设计,不仅契合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更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从目标定位、内容优化、层次设计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精准定位目标,实现作业与教学的有机衔接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单元教学目标,将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互补的作业体系,从而实现作业对教学的巩固、延伸和拓展。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以“责任”为主题,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教师可将单元作业目标细化为:

一是夯实基础,扫清障碍:设计字词积累、朗读背诵等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是聚焦要素,深化理解:设计阅读理解、语言赏析等作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

三是迁移运用,提升能力:设计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等作业,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表达交流,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优化内容设计,凸显单元整体性与层次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往往存在着碎片化、单一化等问题,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应打破传统作业的桎梏,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构建多元化的作业体系,使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紧扣语文要素,设计主题式作业

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将语文要素内化为语文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可设计“校园生活记录卡”主题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记录下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简单的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

(二)依托人文主题,设计探究性作业

教材每个单元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教师可设计“寓言故事我来讲”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寓意,并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文本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

单元内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教师应根据文本差异,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含散文、小说、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师可根据文体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学习《搭石》时,可设计“寻找生活中的‘搭石’”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学习《将相和》时,可设计“我是小小历史讲解员”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夯实基础,面向全体

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例如,字词积累、朗读背诵、课文内容理解等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拓展性作业:提升能力,面向多数

拓展性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水平。例如,阅读理解、语言赏析、口语交际等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造性作业:发展个性,面向少数

创造性作业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创编故事、设计海报、进行小课题研究等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创新评价方式,促进作业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建立动态化、全周期的指导机制,通过课前明确分层目标、课中融入启发性引导、课后实施差异化反馈的三阶策略,系统性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此外,应结合阶段性数据分析,通过智能平台生成个性化错题热力图,针对高频错误点开展微课补偿教学,同时设置“作业反思角”引导学生用双色笔标注自主修正痕迹,构建“诊断-干预-重构”的螺旋上升模式,使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与成长型思维的有效载体。

(二)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形成评价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可以设计“作业评价表”,让学生从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丰富评价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等级评价、评语评价、展示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结语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牟显明.“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J].学园,2022(15):4-6.

张安菊.阅读好习惯,学习好帮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1):7-9.


点击次数:6  发布日期:2025/4/1 10:17:4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