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怎样实施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罗晓燕 和建清

浅谈怎样实施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罗晓燕  和建清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分层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针对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对新课改下数学作业的设计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注重作业类型,促进素养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平时我们的作业布置,正是体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应该着眼学生的认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从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中,回顾旧知,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新授做好铺垫。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知道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进行割补,然后得到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复习旧知后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此时,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也就不难了,同时也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适应的练习。(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D组学生板演。(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CB组同学板演。(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安排A组同学板演。
    3、布置巩固性的作业
    学完新课,必须加强对新知识的练习,保证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进行学生作业分层的主要策略
   1、进行细致的学生分层
    在一个班级中,一般可以将学生分成三层。这三层分别是:A层,位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强,课后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考试时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B层,位于这一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接受能力稍差,成绩中等。C层,位于这一层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在实际操控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人为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免对学生及家长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指导,请求家长的帮助,让学生自行进行层次确定,选择相应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全班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进行作业量的分层
    基于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作业量的划分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A层学生的作业,这一层的作业可以布置较少的基础练习题,因为此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他们所需要的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要为他们多留下一点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的拔高题练习。第二层,是C层学生的作业,因为这一层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牢固,所以应该加大有关基础知识的习题,减少高难度题目的出现。这样的联系可以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第三层,是B层学生的作业,这一层的基础知识作业量应当控制在AB两层之间,保证既巩固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有相当的时间进行拔高。
    3、作业难度层次的划分
    每次新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设计为四个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由于不同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等,形成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这样的分层可以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多加练习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练习高难度的题目使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第一层:这一层中的题目是要求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二层:这一层的知识比基础知识稍难,它是在基题目的基础上有一定变化的题目,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第三层:这一层的题目需要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给出题目正确答案的综合运用题目。
    第四层:思考题,这一层是专门为A层学生所提供的题目,他们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只有有难度的思考题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的分层原则和分层方法,作业分层设计的灵活性也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分层方法进行作业设置。如在学过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籍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推进分层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分层作业有其优越性,但也需关注几个小问题。
    1)个别孩子偷懒,消极殆工,本可以很好地完成练习,都由于懒惰或是粗心完成不了。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独具慧眼,对于做不了和不愿做的学生区别对待,合理评价,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
    2)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原本属于D类的学生可能通过努力达到C类的水平,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并改变作业布置方案。
    3)不用有色眼镜看待每一位学生,拓展性的题目或是较难的题目鼓励所有学生试着完成,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评价,给学生试一试的勇气和决心。
    虽然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成设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好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又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以及作业进行正确的分层,还要加大备课和作业批改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成才。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5/4/1 10:18:0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