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张镜萍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张镜萍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幼儿园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适龄幼儿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事实上,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普遍提升,学校办学的内涵质量越来越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并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优质教师上。学前教育同样如此,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第一起跑线上,都会把办园水平作为衡量和选择幼儿园的第一要素。目前由于城乡之间在地理、文化和经济背景上的客观差异,优质教师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制约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学前教育不均衡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和民办园保教费不一样,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2.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县、乡政府对其经费投入几近于零。没有得到一分财政补助,全部自收自支。农村幼儿园由于收费标准低,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欠费,使得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较为困难。
  3.幼教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提高,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彰显教育均衡性。
  1.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它的受益者不仅是幼儿个人、家庭,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它将直接作用于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能力,对提高国家公民素质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早期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的循环圈,是缩小社会差距和经济差异,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实力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使学前教育具有强制性,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建议上级政府在发达县域开始试点,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2.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在制度、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县域、城乡、园所之间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如政府通过投资兴办幼儿园、扩大现有幼儿园建设规模等来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建立对贫困农村和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需要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入园的保教费减免政策或补助政策;教育部门应把低收入和进城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提上工作日程,鼓励儿童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低成本、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早期教育,使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再次,督促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各部门还应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政府投入与经费筹措,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督导内容,对于幼儿教育的收费也应加强督导,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维护幼儿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拉近城、乡、农学前教育差距,学前教育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孩子们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二)规范幼儿园管理,精心打造园所品牌。
  1.加强园所管理,树立品牌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而,品牌学校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学校面对竞争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应树立品牌园所建设的意识,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准位置,发展个性,彰显特色。
  首先,依法办园,体现示范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园为目标,围绕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这个中心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收费、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管理。
  其次,执行课程,体现务实性。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每个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以新教材作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性课程来实施,并在实施中根据园情、区情做到创造性使用。同时,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环境优化、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构建园本化课程方案,并与新课程融合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旨在把幼儿培养成为多视野、明事理、善表达、好提问,促其个性健康发展的一代好儿童。
  2.培育优质教师队伍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示范、辐射、指导作用,拓宽教师的培育途径,不断拓展、提升优质教师资源,使所有的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示,促进中小幼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将一批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职业道德佳、热爱幼教事业的幼教专业人才,吸纳加入到幼教队伍中,为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建立帮扶政策,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到知名度高的幼儿园参观培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教育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训力度,使之及时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等,以此来不断提高各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和知名度,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幼儿教育需求,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均衡、持久、高质量地发展。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10:20:5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