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聂南翔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镇茶亭小学校  聂南翔

摘要:随着数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优教优学提质提效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从“视听情境”“互动情境”“跨时空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情境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验证其对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和审美体验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技术适用性”“教师角色转型”等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情境创设;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写进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的重要方法,是教师深度探索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必然选择,又特别是信息技术走进寻常教室、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使信息技术恰当地课堂优教提质助力,已成为一种常态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视觉化直观情境创设利器,将其融入语文课堂必然将此作为情境创设的有效工具。在这几年语文教学中,我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作了大量研究探索,获得了这样一些收获。

一、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创设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能有效促进意义建构。以多媒体技术为内核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呈现文本背景(如《安塞腰鼓》的陕北民俗视频),可助力学生跨越时空障碍理解文本内核。

(二)情境认知理论应用

布朗等人提出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学与用的情境性和实用性。为达到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情境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构《桃花源记》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能使学生通过三维漫游体验陶渊明的理想世界,比传统讲解更易触发情感共鸣和对美的欣赏。

(三)新课标导向下的教学需求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以《苏州园林》教学为例,教师运用“720云全景技术”构建线上园林博物馆,可实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要求。

二、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实践路径

(一)多媒体视听情境,帮助学生破解抽象语言壁垒

这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进课堂的常施之法,将其作为视听情境呈现平台,既能有效激趣又可帮助学生破解抽象语言壁垒,实现优教优学效果。实践中,其破解抽象语言壁垒体现在:

1.古诗文意象可视化。创设多媒体视听情境助力《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动态水墨动画呈现 “枯藤老树昏鸦”,用色彩渐变展现“夕阳西下”的时间流动,辅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层递结构。这样的直观视见,化抽象语言带来的理解障碍,必然提效提质。某校对此进行实验,实验数据显示,采用此法的班级学生在意象理解方面的正确率较对比班提升37%。

2.说明文概念具象化。说明文语言生硬,理解更吃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呈现的概念性语言,教学中就可利用信息技术使其具象力破其理解壁垒。例如在《中国石拱桥》教学中,使用3D建模技术拆解赵州桥的“敞肩拱”结构,配合力学模拟演示,使“施工智慧”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物理现象,就可达到不讲自能领会的效果。

(二)智能交互情境:搭建深度学习场景

1.AR剧本演绎系统。这是一堂网课观看收获,其题为《孔乙己》。视频中可见教师开发了《孔乙己》AR互动程序,其教学展开时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触发不同故事线,引领他们选择“掌柜视角”可查看账簿数据,选择“酒客视角”则听到讽刺对话。这种非线性叙事教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思维得到发展。

2.AI写作辅助平台。语文写作,是师生的“头痛”点。为了提高其教与学的有效性,可借助AI写作辅助平台来实施,教师的“下水”范例可利用deepseek或者文心一言,写作的修改实践可引导学生借助“作文智能评阅系统”来进行。例如,在让学生修改他们自我写的《我的成长故事》作文时,鼓励他们利用该AI写作辅助平台就可实时获得情感指数分析、细节描写建议。有了这些辅助,写作痛点就可有效化解。在我班经过对此实验,在经过8周训练后,利用AI写作辅助平台的学生在叙事类作文生动性指标达成中平均提升2.1分(满分5分制)。

(三)云端跨时空情境:助力重构语文学习生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云端跨时空情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探索,其最直接效果就是可助力重构语文学习生态,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语文实践。云端跨时空情境在现目前,人们探索出两种路径,一是数字场馆研学模式,一种是混合式阅读社区。后者用得较多。

三、实践成效与下步优化

(一)实证数据

在实验校开展的对比测试中,实验班在“文本理解深度”“创新思维表现”等维度显著优于对照班,具体表现为:78%的学生能自主建立文本与情境的关联,创意写作中的跨媒介表达占比提升至65%。

(二)下步优化建议

一是建立“技术适用性评估矩阵”,从文本特性、教学目标等维度选择适切工具;二是探索设置包含“情境迁移能力”“数字素养”等指标的表现性评价量表;三是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共享优质情境资源库。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语文情境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通过创设“具身化”“沉浸式”的学习场域,助力学生实现语言习得与素养培育的教育惠及。教师需秉持“技术为舟,语文为楫”的原则,在守正创新中探寻语文教育的时代化表达。

参考文献:

[1]汪俊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4年。

[2]刘志云,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5年。


点击次数:4  发布日期:2025/4/1 11:04:0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