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理解性技能的培养路径探究 段 丹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理解性技能的培养路径探究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段丹

 

摘要:2022年版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语言理解性技能(听、读、看)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新课标中语言理解性技能三级内容要求为指导,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从听力、阅读、跨文化理解及思维培养四个维度探讨提升学生理解性技能的有效策略。通过情境化教学、分层训练及技术赋能等路径实现语言输入与思维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理解性技能;培养路径

语言技能培养,新课标(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实施要求和学生学习实践的应达标准。在“语言技能”模块,新课标告诉我们“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即学生在经历英语语言听、读、看实践时所需要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能力基础关乎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效率和效果。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理解性技能并达到新课标对此提出的“三级”内容要求是一个应该积极探究的课题。在这几年新课标践行中,我加大了这一目标实现的路径探究,获得了这样一些收获。

一、新课标中语言理解性技能的内涵与要求

根据2022年版新课标,语言理解性技能分为三级目标。其中初中阶段分别对应着内容要求的“表17”“表18”和“表19”。三个表对初中三个年级作为详细阐述,体现了能力发展的进阶性。

七年级:能听懂日常生活对话,提取关键信息;读懂简单文本,理解主旨大意。

八年级:能理解稍复杂语境中的隐含意义;分析文本结构,推断作者意图。

九年级:能综合多模态信息(如图表、视频)进行深度理解;批判性评价文本观点。另外,对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新课标还寄予了他们“三级+”的要求。

这几年探究告诉我,理解性技能的培养需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同时融合“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最终指向“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英语理解性技能培养的现存问题

(一)输入方式单一。过度依赖教材文本,忽视多模态资源(如音频、视频)的整合,导致学生“看”能力发展不够。

(二)文化理解薄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缺乏整体认知,由于课程内容原因,学生从教材上只能了解极少信息,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三)思维训练不足。教学多停留在表层信息提取,只重视学生语法训练,缺乏分析、推理等高阶思维引导。

(四)个性化缺失。统一化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语言技能整体进阶,出现了乐于学英语的与不喜欢英语篇目的两大阵营,语言技能也相差甚远。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理解性技能培养的核心策略

(一)听力理解:从“信息捕捉”到“思维激活”

1.分层训练法。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各学力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的有效策略,在达到语言技能---听力进阶目的上效果极为明显。实施时可设三个层:基础层、提升层和高阶层。实施时分别安排目标和训练内容。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有尝试,此处不再详述。在这儿,为了促进学生听力发展进阶,我们从三级目标进阶来看,初中三个年级可这样设置三层:

1)基础层(七年级):采用“短句→对话→篇章”渐进模式,辅以图片、手势等可视化工具降低焦虑感。例如,播放校园场景对话时,展示平面图辅助学生定位信息。

2)提升层(八年级):设计推断类任务,如根据对话语调判断说话者情绪,或补全缺失信息。

3)高阶层(九年级):引入TED演讲片段等真实语料,结合主题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2.技术赋能

利用AI学习机的“情景对话”功能,模拟机场、餐厅、医院、家庭、问路等场景,通过人机互动强化听力反应能力。当然,对于一般学校而言,只能通过多媒体赋能,利用一体机辅助听力材料运用,来培养学生听这项理解性语言技能。

(二)阅读理解:从“文本解码”到“文化解码”

1.多模态阅读。利用多模态语篇培养学生理解性技能是新课标的一道风景线,是先前课标没有的内容要求。这在培养学生“读”“看”这两项理解性技能中有着重要作用。实施时,将其化为阅读理解对象,以助力学生从“文本解读”到“内涵理解”效果的实现。

1)整合图文、视频资源,如通过纪录片《美丽中国》片段学习环保主题文本,增强语境关联性。传统英语教学中所用到的材料大多为非连续文本,学生不需要整合实践,而多模态材料形式多样,理解时需要学生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提取到较全面的信息和观点,这就需要以此为平台培养学生整合意识和能力。

2)设计“图片排序”“信息匹配”等任务,训练学生从多模态语篇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在培养“读”“看”能力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链),帮助学生建立逻辑分析框架。这利于快速提升“读”“看”这两项理解性技能。

(三)跨文化理解:从“知识积累”到“意识内化”

1.情境化体验。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是促进理解性技能提升的重要路径。在教学实施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国际交流营”场景,学生需根据文化礼仪调整对话策略(如委婉表达拒绝)。同时还可以结合热门影视剧(如《哈利·波特》)分析西方校园文化,激发探究兴趣。

2.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理解性技能中为了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内化可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展”项目,学生分组研究英语国家历史、艺术等内容,并要求学生以PPT或短剧形式展示成果。

四、结语

理解性技能的培养需以新课标为纲并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技术融合及评价创新实现“语言输入—文化理解—思维发展”的闭环。因此,在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这一语言技能我们应继续探索其实施路径,让更多更好的方法助力学生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小平,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学习技巧与策略[J].教育学,2022年。

[2]张百科,新课标下如何教学初中英语[J].校园英语,2023年。


点击次数:5  发布日期:2025/4/1 11:09:3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