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实施方法 顾本琼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实施方法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马坝小学校 顾本琼
摘要:数感是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字的一种直观感知与理解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能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围绕数感培养的现实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结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感培养;实施方法
一、数感培养的现实意义
1.1 提高数学素养
数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数学敏感与迅速理解的实践能力。加强数感培养的教学实施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释问题,从而提高其数学素养。例如,当学生看到盘中的苹果时,眼里不仅仅只有其颜色,而是开始关注数量,这就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之一。
1.2 促进自我构建数学知识
数感是关于数概念的感知,其形成和稳定对于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负数概念,学生在购物时能够用“-5”元表示花费,这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正是数感建立的体现。
1.3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数感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实施中有更多机会接触数、数量、运算等现实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个性化看法,展开他们思考方式,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碰撞,既培养了数感运用的实践能力也发展了他们创新精神。例如,在估算操场面积时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近似值,这种过程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数感培养的实施方法
2.1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2.1.1 生活情境导入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不是“应考”而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呈现的虚拟超市中寻找标价,如雪碧3.20元/瓶、白糖8.14元/斤、白菜1.02元/斤等,通过这些实例,学生的目之所及,自然就可感受到小数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2.1.2 实践操作活动
通过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更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并形成数感。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分别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框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所指的大小。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2.2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环境
2.2.1 数学游戏和谜题
数学游戏和谜题的教学融入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西师版教材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数独、解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提高他们运算速度,增强计算准确性。
2.2.2 估算教学
估算能力是数感培养的又一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竞争性的估算比拼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例如,在估算操场面积时,先让学生按照长60米、宽30米进行估算,得出大约1800平方米的结果,再进行精确计算。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数量的直观感受,又能检验他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2.3 数形结合的方法
2.3.1 直观演示
数形结合是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法,它能将能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或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测量工具进行实践,如一根粉笔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黑板长大约为2米等。这种方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又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空间想象力,起到促进数感建立的作用。
2.3.2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片、剪刀等工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对比的动手操作,学生推导出了圆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实施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圆面积的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转化思想的形成。
2.4 利用教材习题资源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习题可以用来进行数感强化训练。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通过科学设计习题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数感。例如,在计算面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正方形框架并寻找身边的物体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在计算加法时,指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再展开精确计算,从而培养他们估算能力。
三、数感培养的实施注意
3.1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在数感培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学法支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3.2 提供充分实践机会
数感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应在培养过程中创设各种实践活动平台来进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数量关系、大小比较等数学概念。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3.3 注重积极反馈与鼓励
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数感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数感能力。
总而言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课标要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环境、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以及充分利用教材习题资源等实施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充分实践机会以及注重积极反馈与鼓励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感培养目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陈建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J].新课程学习,2013年。
[2]李顶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