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语文混合学习的微课应用 尉倩倩

             初中语文混合学习的微课应用

甘肃省华亭市山寨初中    尉倩倩    

伴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这个信息技术疾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网络教育资源方面,为了让初中学生在信息化教育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给其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微课及其特点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刘红霞和赵蔚等学者认为微课是一个舶来概念[1]。是一名美国学院设计师率先提出来的。在我国则是由胡铁生先生最早提出的,他借鉴MOOCS的定义,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 [2]他认为微课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具体重要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3]

近年,在教育部微课培训会期间胡铁生再次提出了新的微课定义,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疑点、考点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4]“微课”是将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知识点、专题或者某个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进而制作成教学视频的一种形式,这类教学辅助资源包括讲授类、答疑类、活动类等。 

(二)微课的特点

王晓东曾提出微课的核心特点是“面向学习者”,微课的其他特点均为核心特点服务,是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支撑。综上所述,微课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短、小、精、悍、活”。

1)短:通常认为初中阶段的微课时长在5-8分钟为宜,具体适宜的时长则取决于微课中讲授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内容多少。

2)小:是指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的小的教学材料,规模小、容量小。因此在一门课程中,每集微课之间可能不连续,形成了碎片式特征。

3)精: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浓缩和深加工后锤炼成具有教学性的短视频呈现给学习者,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另外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或不能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微课中。

4)悍:微课强调的是学习效果,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束后的效果评价。评判微课是否优秀最关键的在于它的效果是否强悍,是否能解决学习者的困惑。

5)活:内容鲜活、强调新知识、新进展、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乃至新问题的探索。同时,不受时间、地点、学科体系和教材的限制,围绕某一主题,依据学生兴趣与教学要求,以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在任意时间内灵活地实施与完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相对来说在自律和知识框架结构总结方面能力欠缺,他们没有在脑海中形成关于语文的基本知识结构。而且显示大多觉得语文枯燥乏味,再加上传统课堂的教师没有结合新教材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为主,一灌到底,这就会慢慢消磨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前面已经提到,初中学生对语文这门课认知不同,学习起点也不尽相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单一: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都采用满堂灌的上课模式,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较少,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课后的学习不重视,日积月累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微课带进语文课堂,可帮助学生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信心。即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弥补知识盲点。

3)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齐全,但教师却没有充分应用。在大多数公开课时,会出现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简笔画。卡片、投影和实物等。回到普通课堂时,教师依旧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法,仿佛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只是为了应付公开示范课。而且,有的教师虽然常用多媒体教学,但只注重了生动性和趣味性,忽略了知识的传递性,学生是学的开心轻松了,到最后却没学到本应掌握的知识,在大脑中没有形成知识记忆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

(一)微课设计的原则

1)内容最大。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微课制作内容,围绕一个主题,有引入、讲解和结论,注意主次分明。

2)把握时间。单节微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5-8分钟,如果视频时间过长,就容易造成学习者视觉疲劳。

3)突显重点。要清晰地呈现教学重点,通过符号、划线、标注、关键词变色或者放大等方法,提醒学习者关注重点信息。

4)趣味性:把握微课的趣味性和易懂性,可以在微课视频中适当加入卡通工具、动画或者字幕等,还可以运用多种语言风格讲解微课视频的内容。

(二)微课的应用

在混合学习中,它的一大优势就是学习者可以采用多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然后在线复习和练习。同时,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相比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混合学习可以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思考和交流。通过上述调查所得,微课可以多方面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再结合我们在上一章阐述的微课的特点,将微课应用于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是非常合理且有效的

使用微课进行语文教学,将微课用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部分,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若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微课可以帮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如果将微课运用于课后复习巩固过程中,那么学生就可以自己查缺补漏,发现学习的乐趣,降低学习难度,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把微课带进混合学习模式的课堂,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料,更好的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再一味地求助于任课教师,而是自己动手寻找搜集相关课程的微课去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受到全民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需不断完善对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的认识,提升自我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刘红霞,赵蔚,等.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5.

[2]胡铁生.微课、慕课的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 73b64be6010liuy.html,2014.4.22

[3]胡铁生.胡铁生的最新“微课”定义(3.0版本)[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

[4]詹泽慧, 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2) :l-5.


点击次数:6  发布日期:2025/1/8 9:47:4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