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错题 追踪盲点 杭义寿
研究错题 追踪盲点
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 杭义寿
“错题本”或者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作业本。
在常态化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充分利用错题本快速提升学习成绩。学习好的学生以“错题本”的形式连续追踪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错题为主要手段,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问题的集合,归集错题其实就是完整追踪自己的失分点,这样错题本的建立就为解决问题提供明确的方向。错题本还可以使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目标更加集中,学习重点更加明确。抓住了错题,就抓住了自己平时学习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的关键短板,如果能盯住错题本,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解决了错题,弥补了短板,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收集整理错题本身是一个持续高中三年的持久过程,学生通过连续不断地整理和总结自己学习中的错题,会加深对错题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习惯。
我发现许多学习较差的学生虽然也能够认真整理错题本,但历史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不大。我在翻看对比优生与差生的“错题本”时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整理的错题本完善了几个功能,就像模块一样,让“错”变得更加非常清晰,能够在错题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错误”等错误原因,,写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进步幅度特别大的学生还在错题本上标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标出知识点在历史课本上的页数。
我在全班展示优秀学生的错题集,让大家明白优生之所以能通过错题集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因为优生在错题本上标出失分点即盲点在课本上的页数,就是能够把错题代入或融入历史课本。研究错题的关键在于追踪盲点,表面上题目做错了,实质上在知识的理解上出现了盲点。
以“汉武帝统一铸币权”一题为例:汉武帝即位后,将货币的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上林院”,同时翻颁布法令,加强铸币监管,严厉打击私人铸币等违法行为。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钱币者一律死罪”。汉武帝统一铸币权
A.根植于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
B.折射出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C.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
D.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由于许多学生做错了,我引导大家将题目回归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p22第一自然段,把题干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理解:
p22原文:通过60余年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课本原文分析:通过60余年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表现: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大一统表现: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大一统表现: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加粗的字是对原文分析后增加的小标题)
课文结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也是一种治理制度。大一统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是实现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阅读原文可以把这一段文字划分为中央集权即大一统表现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层次,然后将课本“中央集权”转换为“大一统”,就很容易选出A项。
总之,引导学生整理错题本,既不要就题论题,也不要就点论点,而要引领学生把错题还原到课本,结合上下文,完整准确地理解消化文本结构,才能做到点、线、面结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