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语篇的有效运用 蔡佳欣
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语篇的有效运用
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蔡佳欣
摘要:多模态教学通过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表格等多种媒介资源,为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性技能和实现提质增效效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本文以外研版教材为依托探讨了多模态语篇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多模态语篇;有效;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语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在多媒体寻常化的今天,多模态语篇已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又特别是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语篇教学应用更是常态。为了使这种资源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在这几年践行新课标中,我加强了这一资源教学运用有效性研究,获得了这样一些收获。
一、多模态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运用价值
多模态教学强调通过调用多种感官通道(视觉、听觉、触觉等)参与并输入信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与综合能力提升。其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主张实施时应通过多维度资源激发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参与和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其教学运用价值有:
(一)提升语言理解力。通过图像、视频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实施,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抽象语言概念,如介词in、on和时态等。
(二)增强学习兴趣。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能打破传统课堂单一性,能增强实施趣味性,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实施作用。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融入文化背景的视听资源(如节日视频、地域风情图片)能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多模态语篇与现行教材的整合策略
现行教学凭借的是外研版,该教材以主题模块化设计为特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多模态语篇进课堂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多模态语篇并整合在教学中。
(一)视听资源的嵌入与运用
1.听力与口语训练。教学实施时利用教材配套的音频和动画资源(如外研社“点读笔”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听音辨意、跟读模仿提升语音准确性,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2.情境创设。视频资源进课堂不只是为了激趣和营造氛围,还可以提供场景,助力学生更好理解。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3 Festivals》的教学中为了设计虚拟场景实现氛围营造,可利用图片、音乐和实物道具(灯笼、圣诞树)模拟节日场景。在这种场景中,学生主体性被激发,其通过多感官参与,能体验、理解文化差异。
(二)图文结合的语篇解析
图文结合的语篇在目前英语教学中出现较为频繁,这种模态语篇更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读能力、看能力。只要教师运用这种资源教学,并引导学生解析,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理解性技能。
1.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如在六年级上册《Module 7 Stories》教学中教师可将故事文本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帮助学生更迅速地梳理情节脉络,起到直观教学效果,还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习得语言。如果此时再加上鼓励,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贴图复述故事,还可培养学生语用技能。
2.图像预测法。采用这种方法旨在激趣和诱发思考。实施方法就是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预测语篇内容。例如,在四年级下册《Module 6 Travel》的导入教学中就可采用这种预测法,先呈现景点图片,让学生用英文推测“Where are they going?”,再通过文本验证猜测。这样实施不仅激趣诱思了,还可提升他们阅读推理能力。
(三)互动式任务设计
1.角色扮演与戏剧教学。教学中以教材对话为基础,设计多模态任务驱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三年级《Module 2 Shopping》的课堂上就可安排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结合实物道具(玩具货币、商品标签)进行情景对话。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手机录制视频并通过多媒体实时呈现,鼓励学生对照进行互评。
2.跨学科融合活动。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做法。教师在实施中可结合科学、艺术等学科设计项目式学习。如在五年级《Module 5 Animals》单元的教学中就可采取任务驱动,要求学生通过制作动物主题海报(图文结合)或者录制英文解说视频,这样就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实践的能力。
三、多模态语篇教学的优化建议与未来展望
多模态语篇教学现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彰显了其良好的实施价值,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习动机增强和文化素养的深化,但是还存在很大挑战,如资源整合不足、技术运用有门槛、评价体系滞后等。但这些挑战是构不成障碍的,是可以解决的。一是强化资源开发。建议学校或者教材出版机构进一步丰富教材配套的多模态资源库,如增加AR互动课件、虚拟现实场景等。当然,我们教师也可自主开发,例如结合本地文化(如传统节日)制作双语短视频作为校本资源。二是加强教师素养提升,开展多模态教学专项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技术工具(如希沃白板、Canva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降低技术运用门槛。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要求学生自制多模态作品(海报、视频),组织实施小组互评等,并将其纳入英语学习期末考核。对接下来的展望就是希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将优质多模态课程推广至偏远地区,减少因资源缺乏引发的校际差距。
四、结语
多模态语篇教学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尤其在如今教改形势下,教师可通过资源整合、任务创新与技术赋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多模态教学运用的路径和方法,使其在成为英语课堂提质增效重要引擎的实践中更好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雨晨,多模态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22年。
[2]张琳,多模态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