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 杨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

杨   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第五小学)

进入21世纪,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创新的平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创新环境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是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的火花,引导学生朝着未知的神秘地带进发,让学生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新的人。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环境,能使学生消除权威和失败的畏惧,从而活跃思维,乐于提问,勇于创新。教师要改变习惯的“师道尊严”的姿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积极思维,在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心地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热情倾听学生的意见的心声,保护学生的主自性,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多种多样的体验;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投入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使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信,创新的热情也就随之出现。

二、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教学《曹冲称象》一文,可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教学《捞铁牛》一课时,说说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等等。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求异后?的求同,让学生说说这么多方法中,结合课文中的实际情况,哪一种最好及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写人所未写,敢说人所未说,力求选材与众不同,构思标新立异等。

三、丰富学生想象中求创新

“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1)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在描写“双龙”后,作者写道:“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物名目有四十多。”教师可利用这一概述句,让学生进行扩想,写出一种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样子。(2)续想: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写续想象作文。如教学《粜米》、《凡卡》等文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为题说话、写作。(3)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为此,我一是利用教材学联想。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二是指导学生打比方。打比方需要联想,比喻新奇巧妙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三是开放课堂搞创新。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要学生结合现实事,寻找联想物,动手搞创新,学写小论文。(4)反想:有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从而以反衬正。如学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教师可提问:如果董存瑞不舍身没有把暗堡炸掉,那又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没炸掉的后果:成百的战士?倒下牺牲;隆化的敌人还将耀武扬威;人民还要受苦受难……(5)补想:课文中有许多“空白”之处,教师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补想。如《丰碑》一课中,将军在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当中留下了将军由愕然、沉痛转为自豪、崇敬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教学时?,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补一补当时将军的心理活动,并体会作者为什么不写上的原因。

四、指导学生在练中求创新

“练”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练”字上下功夫,设计那些既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包含创新成分的作业题,可使学生一举两得。如在教学《青蛙的眼睛》一文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三题:①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 )。②人们还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用它( )。③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这三道前后联系的作业题,从课文仿生发明,引入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其它仿生发明。在此基础上,再激励学生写出自己所想到的仿生发明,具有很强的创新成分,使学生在加深课文内容理解、学习句式中培养创新素质。

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年幼的学生心里播下创新的种子,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以及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


点击次数:42  发布日期:2019/1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