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曾艳梅
浅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曾艳梅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四维小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将成为学生学生的锁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一、培养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一切探索与研究的原动力。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生动的多媒体呈现形式都会成为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的理由。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那么学生会保持其较高的学习兴趣。即使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由于喜欢你这位教师进而转化为喜欢这门学科,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次数学教师应采取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的教学媒体呈现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受观点的作用,在形象生动的学习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努力创设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生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主动探索的心理。因此教学时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情感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并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努力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树立起学生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情感、个性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尊重理解的共同学习探究的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具有广泛持久的兴趣和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并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创设学生,乐生接受的学习情境,引发探索兴趣。在教学应用题时,师生共同统一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能力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为解题创设良好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的观察线段图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此外,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的直观激趣法等等,都能有效地作为创新性教学的重点导入手法。
四、联系生活,唤醒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发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质疑问难,引发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激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要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提出了两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二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你是不是把题出错了”?这时,我估计全班学生都已经算到第二题,并产生了最大困惑时,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我便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言而喻了。
六、巧设练习,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式多样,具有童贞童趣的练习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教材中很多练习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关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利用色彩斑斓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而学得轻松、快乐。如在教学我位数乘法后,在巩固练习时,可设计“送小鸟回家”,“快速接龙”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高。
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得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主动。哪怕是一句“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一面红旗,一颗星,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人文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并把它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定会放射出熠熠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