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张正香
如何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张正香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柯乐小学)
新课改要求课堂应该体现“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理念,以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觉得有效的数学课堂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下面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巧设疑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基础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沉重,数学信息的传递都是单向的,教师不停的讲,而学生机械的听,数学学科包含很多难懂的知识,加上教师模式化的教学,根本无法挖掘出数学本身趣味性,实际上,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平时的生活中好像也遇到过类似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可能就会不一样,也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设疑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不由自主进行思考,并试图想要自己找到答案,而教师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这就是学会自主学习的开始,经常如此,他们不但会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比如:“圆锥”这个知识点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创建一个制作圆锥,寻找圆锥的活动情境。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目的性更强,探索欲望也更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在校园、家中找到的实物,进行实验,并制作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在这样的学习之后,教师在组织总结,引出教学内容,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实践表明,有些学生上课听得很认真,但独立解题的能力不强,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于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主动研究的条件,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思考、解题的方法,以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画线段图进行联想,分析;在解答填空、判断、选择题时,可采用验证、知识迁移、举反例、推导、计算、设数等方法进行思考。
我在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时,出示了13.5×5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独立寻求解答方法,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组内选代表在组间进行交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在组内达成了共识。当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时出现了以下情节:A组认为13.5×5应按照计算整数乘法的方法求积,然后对齐因数中的小数点在积里点上小数点。B组认为13.5×5应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就把积再缩小多少倍,这样就得到了13.5×5的积。C组则认为13.5×5应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小数因数中的整数部分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位数。这时B组的学生认为C组的计算方法不妥,并向C组提出质疑:如果是37.5×5又该怎样算呢?C组经过短暂交流,也认为本组总结的计算方法存在着问题。这时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纷纷重新审视本组的计算方法,最后一致认为“小数乘整数”要先按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至此,“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就被总结出来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质疑、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多种探究方式的交替使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取得了全方面的进步。
三、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过去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可不按常规的步骤去解答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的解答方法。
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四人小组讨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前三种说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后两种说法意见不一,大家争得面红耳热,最后老师点拔,要求各举出例子说明,质数和合数如(2和9),合数和合数如(4和15)可组成互质数,但也可组成不是互质的数如(2和6,8和10)等,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组成互质数。”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老师不作答复,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找出答案。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日后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总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实”上求突破,在“新”上求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实情,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成,思有所获,练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