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让经典一直在路上 ——浅谈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心得徐红瑞

让经典一直在路上

----浅谈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心得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264学校      徐红瑞

 

2013年开始,我校小语老师参与了东风教育分局的“经典诵读”课题研究,2016年已经圆满结题。我本人也很荣幸地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拿到那份荣誉时,我的心中除了欣慰之外,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对我们五千年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因此,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几年的研究经历,收获不小,我也有一些个人的心得:

一、诵读经典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通过诵读这些流光溢彩的国学瑰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比如:《千字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让孩子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弟子规》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这样一种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明确不光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能力高超的人,更重要的是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

二、诵读经典,在坚持

在参加经典课题研究初期,我也让学生进行诵读。当时诵读的是《弟子规》,是利用每个星期一的班会课讲完班会主题后进行的,朗诵的时间大概是十几分钟。一个星期才只有那十几分钟,孩子们就是读过而已,根本记不住,一点效果都没有。渐渐地,我就改变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和诵读方式,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课前齐声诵读。

我把经典的时间改为语文早读和语文课课前的2分钟。每节课坚持做到坚持课前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拿《三字经》为例,从打预备铃开始就从“人之处,性本善”齐声诵读,到上课铃响,孩子们可以读到“弟与长,宜先知”了。为了让孩子记得牢,我不会让孩子读这么长的。继续拿《三字经》为例,我让孩子们从“人之处,性本善”读到“幼不学,老何为。”读完再重复连续一个星期都这样诵读,除了有个别落后的同学,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在第二个星期,就增加多一点,让孩子读到“弟与长,宜先知”。到第三个星期,就从“玉不琢,不成器”一直到“此五常,不容紊。”每个星期总有一段文字在重复,有一段新的内容加入。这样坚持下来,让孩子们读而成诵,诵而能背。不用两个月,孩子们就能把《三字经》非常熟练地背出来了。

2、多种方法促诵读

我知道,单纯让他们自己诵读是不行的,他们的兴趣不会持久的。于是便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利用我能用课堂时间去检查、落实。

1)利用班会课,多种形式检查孩子的诵读。如:抽背,师生背,分组背,男女生背、接龙背等。拿抽背来说,就是随机点5到8个同学上讲台诵读,坐在座位的同学上台诵读的内容,台下的同学读哪句,台上的同学就从那一句开始背诵,直到老师喊停。这样一来,所有的孩子都能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让他们都知道,平常不认真诵读可不行啊

2)利用阅读课,分享经典里面的精彩故事,让孩子对经典有所理解与感悟。当经典诵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我觉得比较成熟时,便举行经典阅读的分享会。虽然平常只是让孩子们单纯地诵读,我并没有进行讲解,但孩子们在分享会上还是妙语连珠,对经典还是理解得挺深刻的。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在这些经典的影响下,他们对于诵读经典的兴趣自然就更加浓厚了。

3)借助书法比赛,书写经典。

好的做法不怕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我便会在写字课上,举行书写经典的硬笔书法比赛,把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在自己班的两块展板上进行展示。让孩子们自己当评委,给自己喜欢的写得好的作品打星,星星多的同学就能获奖,颁发奖状和奖品。这样一来,既能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情况,又能检查他们的书写能力,让他们从读到写,做到质的提升。

4)多渠道展示诵读。

在我们每个月我都会有一个专门给孩子们展示才艺的机会,让他们上台表演。表演前,让孩子们自己报节目,可以个人诵读,小组读,好朋友对读,也可以唱,可以配乐表演。表演时,孩子们就是主角,也是评委,而我,就是幕后工作人员,放音乐,当指挥,及时拍摄精彩镜头……

三、诵经典收获大

开题到结题,经典诵读研究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几年里,我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无论是诵读《弟子规》还是别的国学经典,诵读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应通过诵读“明理晓义”、“自省自悟”,最终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典诵读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能规范学生言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自从进行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后,我班的孩子们比还没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之前比变化比较大,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四、经典诵读一直路上

国学经典所蕴涵的“仁、义、礼、智、信”,能让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读国学经典,如徜徉于经典的字里行间,仿佛在聆听先哲圣贤们的谆谆教导,他们的知识、文化乃至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性的发展。

我坚信,国学经典对人的影响会随着一个人阅历的丰富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刻,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让我们与经典一路同行……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1/6/11 8:42:4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