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石承艳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石承艳      贵州省晴隆县第四中学

  摘 要:现代文阅读理解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分值高、占比大,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但是,大多数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导致在考试中大量失分。因此,中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中高考命题的不断改革,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阅读题目数量的增加、阅读材料的丰富、文章篇幅的加长及题面文字数量的增多,无疑是对学生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做题速度的挑战。因此,阅读速度和文字理解力,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巨大,应成为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加快读文速度
  针对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实际,必须意识到:快速读懂文章是作答阅读题目的重要基础。要想快捷、高效地读懂文章,除了必要的读文检字基本功外,应对学生进行读文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如:精读、跳读、选择性阅读等。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如: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精读。作者用三个章回的篇幅所描写的场面宏大、情节曲折的“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细读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理解“借扇”的艰难;精思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体会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鉴赏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特点,品析人物形象的灵动传神。
  跳读。书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说书人’渲染夸张的内容,以及套路雷同、情节简单的降妖伏魔故事等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
  精读和跳读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关键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二、准确提取信息
  快速筛选、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能否根据要求找准、找全有价值的关键信息,除了具备快速读文感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提取策略。
  阅读过程中,好的读者会边读边有意识地区分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有效地进行识别筛选。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结合读者本身的阅读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识别;二是根据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判断;三是在对文章结构及内容版块的梳理基础上进行筛选;四是依据阅读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考查点提取。
  辨别筛选。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现代文阅读考试中,有些题目的答案显而易见,分布在重点句子或段落中,答案要点也相对集中,只需根据考查要求,在前期读文中快速识别判断、锁定关键信息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筛选出含有关键信息的重点词句即可。如: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点明主旨句、核心重点句、概括总结句等;体现文章结构的首尾句、线索句、过渡句等。
  提取整合。有些题目,要点分布在不同的句段中,位置散,要点零。作答时要求考生细致、认真地阅读文章,准确、全面地提取信息,并且对所提炼的信息精读研判,归纳整合、组织加工、形成答案
  三、精细理解文字
  精细理解文字:精,精深;细,细致。精深、细致地理解文字承载的一切。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感知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关键能力,也是学习的核心能力。近年来的语文阅读实践表明:无论是课堂上师、生、文本的对话交流,还是试卷上现代文阅读题目的作答呈现,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阅读的粗略、肤浅、碎片化。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仅是学生“自主阅读”主体地位的彰显,更是学生应具备精细理解文字能力的呼唤。因为,没有“精细”理解文字能力做基础,何来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独特”?真正的阅读应是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去触摸文本里的鲜活世界,用精细的感知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意趣。
  读懂内容。是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于目光触及到的文字材料的词句含义、句段意思、篇章内容是清晰的,脉络结构、文章主旨、体裁特點是明确的。读文不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是边读边思、涵咏回味。调动思维参与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无论我们采取哪种读书方法,精读、跳读都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做出取舍。边读边思、读过即懂,这既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基础训练。这项能力的训练和重视应从小学的基础年段开始,甚至应该从孩子接触文字的启蒙教育年段开始,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为精细理解文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懂情感。“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字是有感觉、有温度的符号载体。能够由表及里,读进字里行间,读到文字背后,读懂情感,引发共鸣,会促进学生精细理解文字能力的提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懂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大自然的妙趣横生,自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泰戈尔的《金色花》,读懂了母子的嬉戏,读懂了浓浓的亲情,就已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深层对话。情感点燃思绪、心灵触摸文字的瞬间,精细理解文字能力的培养早就抢了先机。
  读懂画面。叶澜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建立起的丰富表象储备,把文字描述的人、事、景、物还原成场景、生活,让静止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将语言情境化,自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朗读、揣摩、想象、描述,还原“攀”“缩”“微倾”的动作场景,学生会从质朴的语言背后体会父爱的深沉。语言与画面共存的时刻,思维与情感跃动的瞬间,自然就是精细理解文字能力生成的过程。
  
  


点击次数:9  发布日期:2021/6/11 8:51:5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