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毛作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毛作文
(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铁炉寨小学)
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技能是靠日积月累而获得的。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跟不上适当的步伐,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在实践的基础上悟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一真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将学生的原有兴趣迁移到学习方法上来。但是总是教育学习“为四化好好学习”,未免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时要找好素材,时常结合当堂课所讲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做一些数学游戏,讲一些数学趣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倡多疑善思
中学生存在“盲目崇拜”现象,崇拜书上的知识,崇拜老师所讲,要告诉他们书本未必天衣无缝,老师未必无懈可击,要多疑善思。课堂上,对提出不同解法具有探索性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师生在平淡的条件下,增长知识,增进情感,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三、授课随机应变
授课时尤其在讲题证题过程时,尽管教师备课非常充分,有时也会碰到学生与老师的思路不一致,这时,倘若教师聪聪耳不闻,我行我素,照自己的思路讲到底,无疑会使学生的兴趣骤减,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倘若老师顺水推舟,按学生提出的思路讲解,就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气氛————宽松、民主、成功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老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需要精心培养的观念。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成功”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将新知识置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域,选用恰当的方法启开其心灵之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师在课堂上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无论其“金花”还是“小草”。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丝丝甜美。教师对少数学困生更要多给予关心,这不仅是对学困生的促进,而且对全体学生也是无形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宽松,民主获得成功的气氛中,学生体验到师生心理上的亲近,感情上的融洽,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五、充实表象贮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适当增补一些实例、表演等,充实学生记忆空间的表象贮存,引导学生对所感知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就能帮助他们对表象本质属性进行恰当的综合,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创设情境,使定理成为他们自己探索的成果,充实了学生的表象贮存,开拓了学生进行思维以及在创造的动因,时间和空间,其乐无穷。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民主、成功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获益良多。
六、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 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成绩。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到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问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可选编知识衔接题;为纠正差错,可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可选编多变多解题,从而实现训练的目的。
5. 注意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及时纠正,对学生极热心关怀,有严格要求,使学生在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七、及时进行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能有效调动激励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因素。学生积极思维所输出的信息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它们就会从中得到求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心,主动的感知差距和更加发奋读书。另一方面,学生不但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他们在学习中的反映必然作用于老师,老师会从学生的听课神态中,和对问题顺利、正确的回答中,受到鼓励和鞭策,也会从学生的某种不适中进行自检,以改进教学工作。
要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犹如“一日三餐”,老师必须精心安排,力求质优量足,适合学生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和作用,把问题尽可能解决在课堂,尽量减少学生课后学习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