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赵 敏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赵 敏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第一小学)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出美的感受。
《桂林山水》也是我喜欢吟咏的写景佳作。本文结构清新,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并能在朗读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我就以读为主线展开教学,铺地美,欣赏美,感知美,体悟美,想象美,描摹美····
(一)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美丽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愿望。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习词语,为进一步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二)细读桂林山水的特点,入情入境,绘声绘色地用多种朗读的手段自然成诵。在理解时能把特点相融合。“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既写出了水的清,也可以体会到水的静。读到“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翡翠”是绿的,因为山倒映在水里;有的说“翡翠”也可以看出水的静,因为连波纹也没有;还有的说“无暇”也看出水的清。读到课文最后“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连绵不断的画卷”,孩子们还说指导了漓江的水为什么会这么“静”,因为被无数的山围绕着。因此在感悟山的特点时,孩子们也能想到水,想到山水相依。感悟加深了朗读的情趣,使朗读更丰富,更有效。
(三)背诵是朗读的提升,课堂上我们集体背、分组背、个别背、组合背、竞争背,孩子们跃跃欲试。然而在单独背诵的时候总会因为紧张出现不流畅的情况,以至于影响了背诵的效果。当孩子们都不敢有感情地背诵诵第3自然段的时候,我说“我来试试”。最后,他们送给我掌声,我说:“我不期待你们的掌声,而是期待你们超过我!”而后我听到了更多更好的声音。
二、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了弥补学生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我在教学上注重各种形式的朗读 ,深入细致地品读、诵读,在叶老先生的文字描述中赏析游览过程中的一景一物。几个重点句要读得更透彻些,由读到悟,悟后再读,有的甚至要求背下来。从与途中自然景观“眼前一片明艳”的描述中感受春天的美;从“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中不仅感受溪流的活泼灵性,也感受作者浓厚的游览兴致。学生在朗读中还感受了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昏暗,内洞的漆黑、神奇。尤其是从外洞到内洞过孔隙这一部分,那种在昏暗中的感觉,只有通过一遍遍的读才能身临其境。从孩子们闪光的眼神中我还感受到了他们探索的兴致,以及对景致的喜爱。
三、多读多品,读出情味,品出意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难以理解 ,那就更需要去多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范读作用。当朗读成诵时,仍不忘提醒学生注意语气与语调的把握。教学《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下的洞庭的宁静;《忆江南》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让学生将朗读与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相结合,读出情味,读出意境。
四、读要有意识去读,带着问题去读
如《七月的天山》。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走进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推荐个其他同学。安排这个环节,意在用这样一种比较自然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待到走入文中的时候,让学生在“文中有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背景下去品读、积累语言。
总之,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景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