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实践与研究谢国林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实践与研究    

    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   谢国林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一轮语文课堂改革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难得可贵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但是基于课内外衔接的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比较少。目前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课外阅读并未落到实处,存大很多问题。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被肢解得七零八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指导,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脱节。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下,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式的单元整合教学,通过对不同文体,同一主题文章的导读、精读、整合,归纳出一般的阅读方法。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的能力。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是在导读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单元重点篇目为例,重点精读突破,学习理解单元主题,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单元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同类知识的运用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一篇”带“多篇”。单元主题精读课是个例子,是如何学习理解单元主题的例子,是如何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例子。要精心设计实施,才能发挥好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充分体现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充分体现单元主题。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文明印迹,在上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之前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导读课上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单元通过阅读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上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单元主题,并且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这一单元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可以作为单元主题精读课来教学,教学要体现文明印记这一单元主题。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建筑和园林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充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充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这在上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之前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导读课上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精读课上要进一步明确将要达成的单元教学目标,并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在精读教学《中国石拱桥》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两篇说明对象的特征。《中国石拱桥》说明的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使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说明。如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等。其次要明白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卢沟桥的形式优美。最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

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精讲点拨,重点突破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精讲点拨,重点突破。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单元的阅读精读课,是学生学习阅读本单元的例子和突破口,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疑难进行释疑,然后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突出重点,内容集中、简洁、紧凑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本质,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二是教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精读课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单元精读课的学习,学会学习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方法,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形成基本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学生学习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为自主探索奠定基础。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识的关键处点拨和讲解。新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列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流程设计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自主探索的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问题在学生主体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自主探究的目的

 


点击次数:29  发布日期:2021/6/11 9:05:1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