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钟 静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钟静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继续沿着新课改推进之路前行。作为实践者,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牢固树立生本意识,更新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情感表扬,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理念 主体 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成长。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如何应高考而教,又如何体现新课改要求,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思考并实践的现实课题。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生本意识
“以人为本”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我们学生观的重要要求。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如果仍用传统观念教学,即使在新课改的引领下,也会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推进新课改,我们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能力,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新课改,首要要求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牢固树立生本意识,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要求。教学中,我们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更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金子,还应教会点石成金的秘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呼唤,生命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的权威,教学也不是过去的单一传授,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己获取新知识与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教师应尊重、保护、宽容学生,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宗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健康,品质更加高尚,他们的个性也会得以张扬。
二、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传统被动式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再学习读书了。固原来在于队了缺乏兴趣外,那就是缺乏学习方法,没有自我读书约束机制。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如自由选择阅读方式,自由选择作业内容等。当学生有了好的读书兴趣,他们自主学习就有动力了,也能主动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一)大力实施合作学习。这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是语文学习中互动合作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扎实开展好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成员间要明确学习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收获。
(二)引领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深层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科内容和现实情境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去解答课题,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得到情感上体验与态度上的自我修正,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边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
三、多赏识表扬,开展激励性评价
被肯定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需要还会变得更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乐于语文学习。我们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氛围,能给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感。教师要善于这种“情感效应”的作用,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有创见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给以高度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为暂时后进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让学生进入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逐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实践证明,给予学生适度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利,更对于他们提高语文学习自信更是百利无害。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值得我们好好咀嚼与体味。体现在教学中,那就是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成功感。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在教师化教为导的引领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获得语文素养培养,从而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刘长红,如何践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