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刘 东
初中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良田镇初级中学 刘 东
摘 要:
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它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在学习物理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理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只注重培育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可以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那些要求,下面着重谈一下这些问题。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 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 例如,让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观察同样物体的运动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二者观察的深度不同。那么教师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做的事情呢?
1、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 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是听?是看?是感受?在看、听和操作时想到了什么?),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
2、要求学生多用图示展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通过观察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看清线的头和尾,应该能够在纸上做出绕线图。高中学生更应该在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上加强训练。类似的还有光学中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螺线管绕线图和磁场分布图等。
3、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 高中物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章节中涉及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教师在讲解上述方位词时应辅以必要的实物,以便学生在大脑中能存储形象化的语义编码。有些学生将“上”、“下”和“里”、“外”相混淆,就是缺乏空间智能的体现。教师可以将下面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些方位名词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康颖主编.《大学物理》(新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承祖、杨丽佳主编.《基础物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皋主编.《大学物理教程》(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