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运用谭 诚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谭 诚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水田垭小学
【摘要】 游戏化教学就是整个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性质、任务和学生特点,课前设计好含有游戏构思和游戏动作的活动,课内引导或带领儿童主动又有序的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灵活多变的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枯燥的技能教学合理有效、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本文经过切身的经历和调查,将体育教学的游戏化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理解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价值,探索和认识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并且能灵活的应用,必将对教学起到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游戏 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1、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学生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好胜心。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游戏化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非常投入地到游戏中去,从而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去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身心健康。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化,选择相应的游戏练习相应的运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平日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在意识中藏有众多的游戏类型。同时,必定要注意游戏选择的正确性,不可盲目游戏化而游戏。案例中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游戏化使教学充满了乐趣。“玩纸炮”的游戏直观的展示了肩上屈肘和快速挥臂动作,不需要学生去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有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又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它有利于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案例一中,老师通过层层的游戏化诱导,让小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技能,不会为复杂的运动技能动作而胆怯了。再次,运动技能的游戏化要找好着力点。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肩肘倒立时,学生做起倒立后,总是稳定不了,腿打晃,结果晃到最后就倒下了。这时,老师说:“腿要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坚硬,脚尖直冲上天。”游戏化的语言之后,同学们真的好像把自己的腿当作是坚硬的金箍棒似的,动作便稳定下来了,腿也直了,脚尖也绷直了,学生们的肩肘倒立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变得像样多了。因此游戏的应用要找好着点,那么这个教学一定是很有效的,这个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动作。
三、寓实效性于游戏中
游戏内容的安排应根据游戏者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游戏时间等方面选择锻炼效果较好的游戏, 游戏要较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便,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 ,人数较多时,应少选用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性游戏,而尽量选择每人有均等活动机会的游戏。如游戏“篮球传递比赛”所利用的时间少,对男女同学都适用,而且均有发展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机会。选择少用器材少变换队形,组织教学时间少的游戏。 游戏的选择要简易、活泼、自然,富有竞争性,不得费时。 结合教学实际,爱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练习机会均等游戏的竞赛性较强,分队对抗是游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分队时,注意各队实力要相当,要尽量地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加。如“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可变换一下形式。游戏中“老鹰”每抓住一只“小鸡”时,由“小鸡”升格为“老鹰”,原来的“老鹰”变换为“母鸡”,原来的“母鸡”降为“小鸡”。这样循环练习,可保证学生练习机会的均等。
总之,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化,是不是所有的技能教学都要游戏化?个人认为并不是,游戏的选择还是需要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如支撑跳跃、单双杠动作的教学还是需要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强调学生的帮助和安全,不需要一味的游戏化。技能教学游戏化,怎样让游戏和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不生搬硬套,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只要多用心,巧设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把握好“教学要游戏化,游戏要教育化”,必将会在小学体育片绿洲上绽放更多更美的体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