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谢 巍
信息技术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四川省安岳县云峰小学 谢巍
摘要:在全面推进“三活课堂”课改的今天,探究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和方法,就成为语文教育改革人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助力语文高效课堂建构中的应用原则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融合 有效 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班班通”工程进课堂的全面实现,以多媒体为终端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得到教师认可。在教育信息化2.0的今天,可以说,以电子白板和智能一体机为呈现终端的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就催发人们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助教助改,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得更有效、更有宽度和温度的教育,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三活课堂”课改的今天,更加彰显了教师“活用教法”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为课改实践者们,应把这种先进手段创新实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之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助力,实现预期。
一、信息技术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交互性原则。现目前,不论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是智能一体机,其内核都是基于白板技术而设计的。这种技术其实质就是以多媒体为特征的交互技术。如果我们仅仅把信息技术设备当作传统黑板使用,那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班通”设备就大打折扣“掉价”了。课堂中能体现交互性原则的做法,就是通过“点触”进行人机交互,从而在文本、图像、动画或视频的界面中获得教学预期效果。
(二)遵循实用性原则。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常常被物化为课件。建构语文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科学设计的教学课件。一般课堂中用的是PPT,这种课件易找,网上相同题目的较多。但良莠不齐,很多不适合本班学情,特别是界面元素要么过于简单,就是白底加字,要么就是过于花哨,无关元素过多,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冲淡主题。也就是说,其实用性不强,不能为建构高效课堂出力。因此,对于网络中下载的课件,一定要采取“拿来”态度,注重实用性删减修改,使之更符合学情需要,与教学设计流程更匹配。
(三)遵循适时性原则。信息技术虽然是科学为教育的量身定制,但必须是教学辅助工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对话交流,而不是围绕信息技术手段而探讨。因此,对这种辅助手段,我们只能遵循适时应用的原则,信赖,但不依赖,适时,但不时时。这些都是我们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应遵循的原则。
二、信息技术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中应用实践的效果
(一)能创设情境,激发主体兴趣。兴趣是学生能成为学习主体,并参与到教学对话中来的动力供给。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激趣成为了众多教师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首要追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这一效果,便可轻松如愿,其方法就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通过集成性和交互性,把知识负载到图片、动画、声音或视频上,创设出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为特征的教学情境来,这样就能有效吸引力强,称夺学生视听感官,从而达到激趣催情效果,增强他们“我要学”的主体动机。例如,《童年的泥巴》这课的教学时,为了建构高效课堂,教学伊始我们就可利用多谋体手段创设情境,画面内容为童年场景,配合《童年》歌曲,唤醒学生儿时记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这句话的真实涵义。如果没有这手段助力,通过言语讲解来进行,其不仅费力费时,效果还不尽人意。由此可见,科学实施信息技术助教,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既激发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理解力。
(二)能化解难点,促进快速理解。化解教学难点是建构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前提,既要化解的时间短,又要化解难点的效果好,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丰收”,才是建构语文高效课堂的的重要追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必须使知识直观形象,便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要实现于此,我们就可抓住小学生喜欢影视、动画、音乐、游戏等新载体学习方式的特征,融于信息技术课件中,通过强大的动画直观功能来实现,这无疑是首选。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发挥其功能优势,形象直观动态呈现、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外部感官刺激,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无形为直观效果,助力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能搭建平台, 实现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究是新课标中具有亮点的新词,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点,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更新与拓展,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效课堂建构中,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常常被搬进课堂。我们知道,大量网络资源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书本传播知识的局限性, 改变了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增强了学习主体性和学习方式和多样性。利用这样的资源优势,开展语文高效教学,无疑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便成了我们时下语文教育的一大特征。
当然,信息技术与建构语文高效教学课堂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走向。在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智慧教育更倡导把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实践,使语文课堂得到信息技术更大功能支撑而发生更大的教育教学作用,为更有效助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科技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千万条,这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构高效课堂中的功能优势,并不是取代教师让它成为课堂主角。有效使用,还需要我们提高信息技术素养,遵循上述原则,熟练掌握其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语文知识寓于优势功能中,更符合学生认知需求,从而达到建构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刘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J].教师,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