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故事式教学甘会元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故事式教学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第一初级中学   甘会元

 

关键词:历史课堂 渗透 故事式教学

    摘要历史学科故事式渗透是历史教学的内存要求和基本特征。针对乡村初中学生基础薄学习能力弱及厌学课堂睡觉等现状,结合学生好奇、喜欢追求情节的特点,以故事形式开展历史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成为故事式教学的主体,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厌学、课堂睡觉现象。故事式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渗透历史故事的内容、思想结合学生自行的概括、感悟,这样学生能在有趣的故事课堂中学到知识、升华思想、提高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历史故事,这是故事式历史教学的一个关键。

故事式教学,故事是手段,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历史兴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故事式教学中,通过讲述故事的同时引出历史问题,在听故事过程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渗透故事式教学,即是在故事教学情节中,渗透历史内容、渗透历史思想、渗透学习能力。故事情节是推动教学助推剂,是教学灵魂而故事渗透是教学灵魂的核心。如何在故事教学中进行故事渗透?笔者从三个方面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故事式教学。

一、导入课堂时的故事渗透

在新授课之前教师不必急于直奔主题,抓住学生好奇和对故事偏爱的心理,备课时找到一个与本课关的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时注意声情并貌介绍小故事,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融入历史。故事完毕,老师适时引出新课课题这样学生在故事渗透的同时便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整节历史课的学习中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我是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下面我先同大家讲一个关于林则徐小时候的小故事林则徐年小时候参加过一次童子试,因路远,他的父亲怕他走路累了影响考试成绩,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到了考场,考官见林则徐年龄小,又骑在父亲肩上,想考考他,便出了上联,让林则徐对下联,以此作为进考场的条件。上联是“子骑父作马。”林则徐不慌不忙,一边下地,一边说出下联:“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听了林则徐的下联,不断点头,对其赞不绝口,很高地放林则徐进了考场,林则后来也以他的聪明才智考得了理想的成绩

学生们听到这里都对林则徐从小的聪颖连声称赞,我把握机会说林则徐还有很多事迹,你们还想听吗?同学们都说想听,气氛很浓烈,这时把握住这个契机,引新课——鸦片战争》。“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课鸦片战争,课文将介绍林则徐一个更伟大的事迹。”“是什么呢?--虎门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销烟直接导致了一场什么战争的发生?”这样就通过巧妙的历史故事导入到该节课的教学中,顺利的完成对新课的导入,学生在前边故事的渗透下,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去翻书学习,通过学习,很快了解鸦片走私给我国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忧国忧民的林则徐不畏英帝国主义强权在虎门开展声势浩大的销烟壮举。英国却以保护通商为名对中国进行鸦片侵略战争

二、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渗透

课堂教学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如何进行故事渗透笔者认为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去体现:故事情节的渗透,思想价值观渗透,能力渗透。

(一)故事情节的渗透是故事式教学重点部分,就是把历史内容情节化、故事化。第一,通过把简单、干巴、抽象的知识点连接成丰富、形象、生动、明了的小故事。第二,在故事中提出历史问题、回答历史问题、解释历史现象。

比如在讲述《丝绸之路》一课时,我通过精心备课,变通课本内容,按照故事化教学要求,重新安排内容次序,先介绍故事背景,再阐述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经过,最后结果得出丝绸之路开辟、西域有效管理等三大情节。    

故事概括如下:

(背景)西汉初,匈奴控制奴役西域并从西域向中原进攻。张骞主动为分忧,应募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经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艰难险阻,“持汉节不失”打通了从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友好了解与往来。东汉明帝时班超继承张骞的“凿空精神”,继续出使西域并经营30年,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更紧密联系,班超派出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儿子班勇子承父业,继续经营西域。

(结果)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师在讲述故事情节之前,先抛出历史问题:张骞、班超历尽艰辛出使西域,体现了什么精神?丝绸之路开辟意义?通西域后如何对西域进行管理?

学生在听完故事,老师再适时引出历史问题,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思考、分析、判断问题,当老师把历史故事讲完时,学生最后也可以据情节去解答问题了。

(二)价值观教育渗透。老师在渗透讲述历史故事情节的同时,适时对学生渗透情感价值教育,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自强自信、积极乐观主义教育等。如在《丝绸之路》的故事讲解中,通过张骞两次不畏艰辛出使西域的事迹重点向学生渗透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通过班超经营西域30年,班勇子承父业,向渗透学习班超父子奉献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渗透让学生明白当代“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意义。

(三)能力提升渗透。在故事式教学中,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且简单易懂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讲故事情节中来,要求学生根据历史内容自已整理成故事自己复述故事,这样一方面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胆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提高。同时,学生在讲述故事同时,对课文中的要表达情感价值能更深刻渗透到自己心中。如:学生复述“赤壁之战”,感受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复述“虎门销烟”,感受到林则徐不畏强敌强烈的爱国情感,复述“黄海大战”,感受到邓世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概。

三、课堂结尾时的故事渗透

在课堂结尾阶段引用历史故事情节渗透引出历史事件感悟,能再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追索历史下步发展。放在结尾的历史故事一般为概述或简单引用,或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或是对下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铺垫,也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布置课后预习,锻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能力。比如:在上完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一文结尾时,我追问学生: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就自甘做洋人的奴隶呢?有没有人敢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反抗清政府呢?这第一人将会是谁?下一节孙中山《革命先行者的故事,将给我们揭开谜底为了救国,孙中山早年开展了一系列什么革命活动?提出了什么指导思想?最终爆发了什么革命?学生意犹未尽,一节课就这样在“不满足”中结束了,但学生又有了新的历史问题追求。这一方式,有利于渗透给学生连贯知识的思维,调动学生接续学习的习惯,推历史学习追求,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兴趣

总之,故事式历史教学是课堂教学手段,故事渗透是课堂教学成败根本,结合乡村孩子特点,结合历史学科的要求,我还要不断研究、实践和总结,更好活用历史学科课堂渗透故事式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李伟谈谈历史故事如何有效渗透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贵州省大方县牛场乡牛场中学

陈洪安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

张艳将历史故事带进初中历史课堂[J].新课程(中),2014(10).

王志伟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3(20).

 


点击次数:47  发布日期:2021/7/8 16:28:2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