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杨庆云
浅谈小学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昌明镇岩下小学 杨庆云
【摘要】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近年来我对音乐教学效果发现,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学中应多具匠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变换角度,鼓励学生求变、求新、求异,从多渠道、多角度的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音乐创新 能力 培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近年来我对音乐教学效果发现,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学中应多具匠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变换角度,鼓励学生求变、求新、求异,从多渠道、多角度的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教法:
1.营造创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小学生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做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可怎样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呢?
1.1正向激励法: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更好的发展。”小学生年龄小,对自我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同伴及成人对他的评价之中。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小学生能否有猪狗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办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说错做错。
1.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自由创编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有趣的生日晚会》中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现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要学会容忍,并在宽松的氛围中鼓励、支持和欣赏学生的创造表现,使学生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1.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小学生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披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2.丰富经验,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细细观察,便能发觉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直接来源。如:树枝摇曳、火花四串等。而教师只有多带孩子走出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教育学生,引发的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
2.1谈话示范法:“谈话”是师生间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平时,常带学生外出观察大自然,小动物等,回来后,围坐在一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他们彼此间得到启发。同时,把孩子们听说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不断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
2.2动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变化和活动。孩子观察仔细,获得的表象、动作经验丰富,为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3.1扩散法:“扩散法”是对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扩散思维,可高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求异思维,在音乐活动中不应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应当启发孩子去思考,小组讨论应怎样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现音乐的主题,鼓励孩子创造性反应,所以,应常对学生说:“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动作吗?如果不这样,结果会怎样?”等。以此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3.2表扬鼓励法:对那些想法和别人不一致的学生,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去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
3.3假设法:假设法能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激励孩子的求异思维,抓住创造意识,不但能展示孩子的个性,而且能真正使孩子们从音乐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求童思维,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
总之,教师设计组织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我们更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其方式,以保证学生获得正面的观念和积极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燕.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探析[J.好家长,2016(17).
[2]胡敏.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研究[J.学园,2016(07).
[3]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