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周 荣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贵州省兴仁市大山镇大山小学 周 荣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火外,足分人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也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启发想象,开拓创新的道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大任务。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启发想像可以在语境中启发,也可以在在续写中启发。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是描述语言,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善于利用这些“艺术留白”,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
三、质疑问难,播撒创新的种子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就难有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
四、创造成功的机会,点燃创新的火花
创新能力包括深刻的认识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怎能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点燃创新的火花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跃的思维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信赖于主体的求知欲。因而,语文教学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挂图、实物、投影、课件等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绪,将录相、表演、艺术欣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
五、课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巩固学生的创新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靠课堂的教材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所面对的就是那么一块小天地,我们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一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或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形式,或是以开展课外活动形式(如读书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巩固与发展。当然,所有的内容与活动,都是以不给学生加大学习负担为前提,适量保质地完成。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延伸其学习和创新的热情,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具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 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需要多多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予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2003.
[3]王世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