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甘 鹏
浅谈如何有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贵州省兴仁市大山镇大山中学 甘鹏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许多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这种教育现象长期存在且难以消除,学困生的出现对教师的数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来教师不重视学困生,不处理好与其的关系,必然会降低数学课的质量和班集体的荣誉,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上进心。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希望对一线教师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所谓“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问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些学生往往基础知识差,学习成绩低,缺乏自信心,自卑感严重,逆反心理突出。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不愿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问题。基于以上症结所在,故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尊重学困生,给以自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困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在我观察看来,大凡学困生都是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而往往被老师忽略的那部分人。他们往往说话声音小,不自信。尊重学生就是看得起学生。尊重学生是信任的基础。激励、赏识、表扬教育对这些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也是启动学生心灵“发动机”的钥匙。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第二、利用翻转课堂给学困生及时的帮助。
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表现在速度上的差异,而非智力上的差异。老师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能得到合理的帮助造成他们失误积累。而翻转课堂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翻转课堂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而实施翻转课堂,已是很多老师的进行时,它最大的好处是: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接受知识步调不一致,教师学生思维不对接的现象,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完成知识的吸收、掌握、内化。布鲁姆声称,只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不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都会掌握学习任务。
我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成功录制一对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觉得老师在他身边,放在网上让学生根据情况一遍又一遍学习。对于没条件在家学习微课的同学,我让他在白天抽空在班里的白板上学习,结合我班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我正在践行中。翻转课堂基于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足以让数学学习变得立体,再加上一对一的贴心辅导让学困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转化。
第三、加强有效教学,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
尽管学困生的形式有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教学模式的单一及教师对一些学生的淡漠、厌烦和批评使学生缺乏自信,消极情感体验过多,是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他们应该降低起点,把起点放到只要他们努力一下便可以到达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人为导致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便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上鼓励学困生回答问题,为避免学生回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可把问题拆成若干小问题,多设几个台阶,深入浅出,使他们经过思考后能回答正确,从而让学困生尝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逐步树立信心。在课堂上,设法多给学困生一些学习和思考的时空,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的推理的分析,要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每一个思维环节都有体味、评价和消化。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他们主动建构知识。
第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要成功转化数学学困生,单靠教师的力量是很难保证的。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家长的集体力量,与集体成员共同努力。在课堂上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优秀生必须帮助学困生,共同完成合作内容,在课后要进行优秀生和学困生的结对互帮小组,让优秀生做学困生学习上的小老师。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利用家访、电访等方法争取他们的合作,利用亲情的力量教育和督促学困生在家时也能认真温习功课、完成作业,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总之,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俊山.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与转化[J].数字化用户,2017
[2]李向东.浅析初中效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N].发展导报,2017
[3]柴影.初中数学学国生的转化策略[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栗集(第十四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