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锻炼热情策略贺 朗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锻炼热情策略
贵州省义龙新区雨樟镇交乐学校 贺朗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此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不断创新学科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有效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助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着重探究了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锻炼热情 策略
作为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一、 营造氛围,促进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培养人,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并不是所有的锻炼能力都要依赖学校教育来培养。学生可以从广泛的社会体育中不断培养“会锻炼”的能力。现代健身锻炼手段和方法极大丰富,大大加速了锻炼个体化的进程。充分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利用学校体育的规范和家庭体育的灵活多样等各自的优势,达到相互促进。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参与的学校体育是不完善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体育教育的社会风气,才能真正推动、实施终身体育,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在学生时代会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体育教学要兴趣化,多样化
小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学生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
体育课的课堂效果与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是密不可分的。一堂课,即使组织各种游戏和球类运动,学生也有可能因为心理或情绪的原因而不愿参加,即便参加了也无精打采或敷衍了事,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一般人趋向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和压力,在体育的表现上也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体育不是为了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运动员。所以不能以强身取代健身,以竞技取代体育,让学生向运动员那样去锻炼,而应使学生都动起来,向娱乐化、心理满足方面转化。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和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
三、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学校要实行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调整。要注意把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总之,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要采用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彬彬.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运动兴趣[J刀.新课程(小学),2015(12).
[2]张翠云.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门.科学中国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