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 语文教学中最美的风景陈进华
随课微写 语文教学中最美的风景
四川省仪陇县三河镇小学校 陈进华
一 、“利剑”横空出世
写作之难,难在它是人文素养、语言积累、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难在它是一种复杂的技能组合,难在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工夫积淀。写作难教,难在与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相比,学生更容易排斥,“提笔千斤重”,“想说爱你不容易”;难在该教与不该教,不知何去何从:说应该教,就觉得该教的内容很多,却不知从何而教,反之又有人主张不教,说写作可以自读自悟,但真放任学生自读自悟而自通者却寥寥无几;难在明知只有多练才能写好文章,但仅有的作文教学课时,实在满足不了练好写作之需,如果课外增加写作、加重负担的事,师与生及家长都是很讨厌的。上述两难,困扰了我们好多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着新一轮课改,统编教材的改版,
我认为这个难题是可以破解的。伴随阅读教学走来的“随课微写”,在我眼中,简直就是一把“利剑”横空出世,斩断了多年来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路上的一片迷茫:阅读与写作并重,相互促进,相互融生。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小学语文课改的前程。
二、解读她的“风韵”
所谓随课微写,简单而朴素地理解,就是随着阅读教学过程而展开的微型写作训练,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当堂完成的小练笔。这“随课”,是随课文,随课堂,随课境;这“微写”,是微小写作,不是整篇文章的写作,可写词、句,可写文段,可写片断,可写(说)整文构思(框架、提纲),而且是当即完成,一般不拖延到阅读课堂之外。微写,一定是从“仿”到“创”,聚焦一个写作知识训练点。同时,随课微写是一种用单项写作技术训练来减低单元习作难度,从而顺利完成单元习作目标的作文教学训练。微写为单元写作提供服务,做好准备。如此简便易行、轻负担的写作训练,可增强阅读课堂的学用实效性,也可将复杂的写作技能分解、融化在日常课堂中展开训练,从而集腋成裘、垒沙成塔地形成作文能力。
随课微写是随课文的阅读教学而展开微型写作训练的简称。即组织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观照一定年段或册次或单元写作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要素,依托课文文句、语段或篇章的内容理解或写作形式学习,伴随着学习过程及其形成的特定氛围,针对性地实施小练笔,以提升学生文本理解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的教学形式。具体的解读为:
1. 随课微写之“课”,是阅读课,是阅读教学课,必须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不是专门的习作课。当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已不同于传统的只专注于阅读理解的阅读课,是改造了的包括训练写作技能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训练的阅读教学课。
2. 随课微写不同于以往的读写结合,也不同于一般“小练笔”,而是读写相生,将读与写两项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3. 随课微写的“随课”是三随:随着课文,即依托课文而布点练写;随着课堂,即是在阅读课堂中进行写作;随着课境,即让写作有机融合在阅读理解的情境之中。
4. 随课微写之“写”,目标或是为理解文本而写,或是向课文学习写作方法而写。在阅读教学的情境中展开习作,具体是三种方式:一是为了读好文章而“补白”写;二是为了学好一种写作方法而“迁移”写;三是两者结合,既“迁移”运用从本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又“补白”了课文内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三、如何“舞剑”提升写作能力
(一)整体把握,精选练点
阅读教学中,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纵观单元整体,结合课文课后习题,分析课文的亮点,三者结合而设计练点。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目标为练习说清事物特点。第一篇《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练习抓主要事物说;第二篇《黄山奇石》---用“像”式说清事物的样子;第三篇《日月潭》----按不同时间说事物;第四篇《葡萄沟》----具体+概括说事物。
(二)精彩赏析,推敲炼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鱼多的那一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群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总)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分)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总)
1.阅读并领悟写法:总写:鱼成群结队,好看;分写: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总写,多得数不清,一半……一半……
2.布置任务:用“总分总结构段”的写法写课后小练笔中的一幅图景:结构要求是:先总写……接下来分写(可用“有的……”或“有……”)……再总写……投影图片,选择而写。
(将书上图景进行再处理——另外展现与这些图相对应的海底动物或海洋动物图片,将其内容变得更丰富,色彩更鲜艳、明亮,且同一动物的数量与表现更多样。
(三)精准施策,适时微写
入点微写什么时候进行微写作训练,课前?课中?课后?
《巨人的花园》第一段中写到: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课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乡下人家》微写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喜爱之情。课中,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百分之八十的随课微写都是安排在结尾。课后,有利于培养孩子反思的能力。
(四)分享交流,激励评价
学生写作文,往往都是老师修改并作出评价。有的老师评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可能在作文本上一个勾,这种冷漠的评价,打消学生写作积极性,一遇到习作就应付了事,甚至严重的干脆不写。这时候使用有趣的、热情的、富有人情味的“随课微写”评价,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喜欢上写作文。
不仅如此,为了让孩子们持续地乐于“随课微写”,我们还把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发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 让家长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在快乐中“随课微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语文教师的理想和追求。“随课微写”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风景。“随课微写”将助力语文学科素养,这是一个将读写结合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专题研究。在写作的艰辛道路上,“随课微写”就是引领习作的步伐,它如一盏高挂在天空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写作之路。“随课微写”孕育了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前行。我们坚信这里将会春意盎然,这里将会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