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点认识李建国

      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点认识

四川省蓬安县杨家中学     李建国

 

     情境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服务,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情境创设。笔者认为要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如果对教学任务没有帮助,或是偏离了教学的内容。那么,他就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这其中的意思,也是凸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先考虑到所情境创设是否有必要性,是否有价值。 
  例如:七年级()1.2《数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情景1(实物加多媒体演示)观察生活中的杆秤特点:拿根杆秤称物体,移动秤陀使秤杆平衡时,秤杆上的对应星点表示的数字即为所称物体的重量。显然秤陀越往右移,所称的物体越重。 
  情景2(实物演示)观察温度计,将温度计靠近热源(如酒精灯),在靠近冷源(如冰水),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引出问题: 
  问题?l:能否抽象出杆秤和温度计的一些相同的本质属性
  问题2:秤陀的重量和杆秤的刻度之间、温度的大小和温度计的刻度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你能找到对应的规律吗
  问题3:我们能否用一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上述想象呢
  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性就很明确,这里创设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就使得数轴这个抽象的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应以现实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习经验,使学生有可能在现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手段,从而形成科学家、数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情境的现实性素材要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前在生活中碰到的事摆出来给学生认识。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因为对于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刻板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综合、优化各种社会、自然因素,以现实逼真的情境引入课题,尽量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间的合理融合,使数学真正的融入情境。 
  例如在七年级(上)4.5《合并同类项》教学中,情境创设可这样设计;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3.情境创设要有积极性 
  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力求吸引每个学生,引发其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学习心向和需求,处于愤、徘状态,从而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和主动的再创造行为。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平衡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因此,问题设计的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主动的学习活动又可以促进和强化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淡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若情境创设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探究欲望,缺少创造性,学习效率低下,易产生消极体验和厌学情绪,从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要创设有积极性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具备趣味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二是要具备针对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人而异。要根据低年段学生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可设计一些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等情境问题;要根据高年段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可设计一些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能激起学生好奇、好胜心理的情境问题。三是要具备挑战性。情境创设所蕴涵的数学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能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以求得学生认知上的平衡。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目的性、现实性、积极性。培养数学化思想,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突出教学实质,不能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1/10/7 10:44:1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