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把握课堂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任 君

把握课堂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川省西充县东太乡小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不时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些不严密的提问,如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这篇文章你读起来怎么样”、“你感觉如何”,或者过于简单粗暴,无价值的“是不是”、“对不对”。对照这些现象,反思自己有时在课堂上也有类似的提问,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无从谈起,我逐渐认识到上课提问的重要性。我开始自我反省,不断探索。从用心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开始,让问题表意清晰、用语规范,让问题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让问题成为引导课堂教学的脉络线索。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深入更开阔地解读文章。下面就自己一些拙见与同仁共勉。

一、鼓励质疑,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砰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梅兰芳学艺”一课,开课伊始,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一边欣赏梅兰芳演出剧照,一边听录音《霸王别姬》中梅兰芳的唱段)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听了他的这段京戏,请再读课题,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梅兰芳为什么要学唱戏?”“梅兰芳怎么学戏的?”“他学戏的结果怎样?”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自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难易适中,提高学生解决能力

教师的提问应当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后能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问,使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超出学生应知应会的能力让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实际效果。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性,也不会感到高不可攀,使多数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解答。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之时,根据课后与学生接触可知古诗词词意的理解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盲点所在,因此我先借助教材插图引入教学,在教材插图提问中令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同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先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该问题十分简单,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的是潦草观察便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诗词理解也难以有后续发展。因此,我根据诗词内容改变提问方式,增加提问难度:仔细观察图,通过什么细节可以得出途中人物安逸、勤俭的生活状态?学生便需要认真通过观察和联想,且由此联系到诗词当中,两厢结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围绕主题,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对整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切忌临时起意,提出一些缺乏实质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课文,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问题,以保证提出的问题切合课文表达的主题,从而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许多情况下,小学语文的课文题目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或者是对核心思想的提炼。教师可以从题目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巧妙地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授《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笔者以课文的题目为出发点,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印象的同时,得出问题的答案,即这段沉默意味着课文中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关爱父母,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所以这段沉默是可贵的。在讲完课文后,笔者模仿课文中的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举起了手。笔者对这些举手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的生日,并牢牢地记在心中,在每年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们准备一份礼物。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触,准确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也领会到课文中的情感和精神,学会了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总之,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教师的提问要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让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提问,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成绩也才能如旭日东升而蒸蒸日上。


点击次数:14  发布日期:2021/10/7 10:46: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