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李永明
浅谈小学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渗透
李永明 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
摘 要:小学美术的课程改革,已逐渐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意识,改变了已往注重单纯美术技能教学的模式,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牵手与融合,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将美术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其它学科,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科结合;渗透
一、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教学与音乐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诱发情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在美术课中相应地采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就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首先,我先请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的片段:有抒情平缓的轻音乐、有高昂激荡的咏叹调、有气势澎湃的交响乐、有轻松愉悦的民间小调。随着一曲曲音乐的交替与变换,我发现学生的情绪也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表情丰富,愉悦、惊喜、陶醉、兴奋等等,给了同学们一种真实的感受。以此作为《四季的色彩》这一课的导入,学生们表现十分出色,初步锻炼了学生对“感觉”这一抽象概念表现的尝试,在教学中把音乐请进教室,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美术作品的优美意境、美的形象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理。又如:在教授人教版《国画山水》一课时,我们一边聆听着中华经典乐曲《高山流水》、《漁歌唱晚》、《汉宫秋月》等,一边欣赏中国古代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古时风情、风貌、画中的人格精神,画中的韵律,音画的完美配合,更加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与音乐的融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抒情和创作欲望,让学生真正体验上美术课的乐趣。
二、美术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通过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己。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中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产生联想,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诵读儿歌,理解歌意。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展开想象: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着了,给他留一个。学生犹如置身于草坪上的一棵棵果树下,开开心心,排队坐着吃果子,小弟弟玩累了,酣睡在旁边,留一个等他睡醒了再给他吃,一幅优美的图画己经在脑海里浮现。
三、美术与思品相结合
美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品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把思想教育寓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和爱中主义情操。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在绚丽多彩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产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壮美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四、美术与历史相结合
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是人的基本的素养之一,也是学习间接经验的较好方法。在美术课中把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意识,增强美术学科的知识性。例如: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在安排自行车历史介绍这段时,我是这样做的,让自行车以活灵活现的拟人手法(课件制作)向学生介绍A、大家好,我是自行车的大哥,我出生于1818年,是德国的德敕斯用木头把我制造出来的,你们觉得我长得怎么样?B、我是自行车的二哥,出生于1861年,是法国的米肖父子制造我的,你们觉得我特别吗?C、我是出生于1869年,是英国的雷诺首先用钢管把我制造出来的,我是不是跟二哥长得很象呢?D、,刚才你们认识了我的大哥、二哥、三哥。现在你们看看我,知道我出生于什么时候吗?通过课件的引导,生动的拟人手法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看出学生对自行车发展史的兴趣,同时也对社会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表现出了极高的探究热情,使上好这一课有了坚实基础。
五、美术与科学自然相结合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今后改造自然的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就必须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尝试,美术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我尽量地在美术课中进行科学、自然知识的渗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以大自然为画卷,完成与自然的对话。例如:在《天然的斑纹》一课,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学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还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找到的材料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学生的感觉是多么的准确: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柔软的,锈蚀的金属摸上去是又硬又凉又粗,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饱满………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及对身边自然的关注,这也是培养从小研究科学的态度之一。通过学生的观察与讨论,培养了探究科学的简单方法,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打破学科界限,将其它学科渗透到美术课中,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做法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艺术的洗礼和熏陶,同时赋予了他们用美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周围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