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孔庆鹏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鼎山中学  孔庆鹏

摘要: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作为奠基学科---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也是高效数学教学应着力突破的培养点。本文探讨了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构建思维导图、整理归纳易错点和加强督促评价等四种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预习能力  培养  有效方法

预习,是自学能力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学好数学、取得良好高考成绩的所不可缺的重要能力。不仅是勇闯高考独木桥的需要,也是在新形势下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肩负起教给学生最基本、最起码的知识的任务,还要教给学生获取这些知识、发展数学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方法,即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预习则是学生学得知识、习得方法的小刀试牛,更应注重方法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因为良好的预习才可以保证自学可以取得成功。没有良好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就无法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奠基。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不可忽视自学的开展,相反应从最基本的预习能力培养起。

一、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天天有预习

教师在课前所布置的数学预习任务可以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前预习任务需要教师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进程布置,应当以符合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和各学科均衡为标准,并且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布置实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向学生布置数学新知识的预习任务,及时发现影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因素,解决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强化学生提高自身自学能力的学习意识。学生应当认真完成教师在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深入思考高中数学教材上的新知识、新内容,掌握教师所提出的有效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学科知识自学能力。例如,在教授“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弄清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优劣。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按时完成了函数的表示方法的预习任务,利用充足的课下时间自学数学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自身关于数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二、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学有方法

有自学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有的放矢的方法,才能在预习时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因此,在为培养学生预习自学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读题、审题、画图、建模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已经掌握,我认为还应教给学生记忆策略、分类整理的策略、综合应用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可一策实现的,那就是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理科教师自然也放不了这一策略的实践展开。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预习课中的知识点,就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例如在教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就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本课几个知识及其联系进行建构,从并列的包含和相等的含义出发,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的含义,让学生图像表示数轴、体现集合间的包含关系。通过学生有思维参与的构图,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促进学生知识进一步构建融合,形成深刻认知。而且,这种方法一旦常用,学生就可得到多项能力培养。

三、整理归纳易错点,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

预习不碰壁,往往不会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易错易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因此,在预习中需要常常提醒学生难点和易混易错点。实践证明,整理归纳易错知识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重要路径,减少了错误率,自然就提高了成功性,有利于增强学生成功体验。高中数学知识由于抽象性、逻辑性、综合性的高度集成,易混易错也时常发生,如果我们教师不想办法减少这些问题,学生就可能会被这些错误接连打击,导致兴趣丧失和信心下降,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在预习中做错了的题型用采蜜本记下来,经自我再次尝试仍不能解决的可留在课中解决。并写下错误原因和易混点,提醒自我以后多注意。例如,在教授“直线和直线的方程”这一内容的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多读教材,整理文中知识点,要求学生找出易错知识点。只有这样长期进行,学生在预习中才会有目的的去做、去实践。

四、加强督促评价,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习惯

预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预习习惯的支持。而习惯的形成又需要外力督促,特别是评价的跟进,双向促使学生不得不去预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由于学业科目多,压力大,如果教师忽视跟进与评价,学生就很可能转向注意力,把目光放在了要求严格的学科学习上。因此,在数学预习这个项目上,作为数学教师不论有多重教学压力,都不可忽视预习的督促与评价,要让积极预习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态度肯定和精神赞许,更要让学有效果的学生得到用心学习的高度表扬和积极支持。在这样的点赞表扬中学生被肯定、被表扬的心理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增强自信,进一步使预习成为自我学习需要,渐渐变成自觉,形成习惯。

综上,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是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教学精力,关注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利用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及时发现影响学生提高自身预习自学能力的各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悉会群,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J].考试与评价,2020年。

[2]管雪梅,如何提高高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浅谈[J].中外交流,2019年。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1/10/7 10:51:3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