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陈向瑜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清平初级中学校 陈向瑜
摘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取得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学为主体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创新策略,使之受兴趣内驱而充分发挥主体能动的建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不是开课就讲,也不是一上课就列出条条款款的强禁,而是激发兴趣。在新课改实践下,特别是在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当前背景下,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更具有增强师生互动的现实意义。因为其有了兴趣,学生们就不会把学习视为负担而不积极学。因此,培养学生兴趣便成为了我们推进新课改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智力水平并不低,但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太难、太深奥,学习过于枯燥,效果也不明显。加上我们一些教师教法简单,没有教学吸引力,故而让学生更感学习不快。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唯有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课堂活力因趣而展,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具有强烈的“我要学”主体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使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快乐学数学。
一、设置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只有学起于趣,因趣而思,才可更主动。我们知道,思源于疑,疑是思的启动器,思是调动思维参与学习的发动机。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代学生有主动质疑习惯者较少,往往都是在“教有疑”的启发下而被动起疑的。因此,在针对逻辑性强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以丰富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的策略创新。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都方式老套,照本宣科的多,直接告诉结论的多。特别是在该激趣的导入教学中更是直接将新课内容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这样的教学更是让人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而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开课激趣、诱思应是导入阶段的重要追求。而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导致导无趣,课未起。其实,新课导入应该是方法多样的、灵活的。在众多方法中设置悬念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探求欲。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抛出问题“不上树如何测出一棵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西安大雁塔的高度”这样通过设置悬念、设疑诱思,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究欲,这样就能逐步产生对数学这门课学习的欲望。
二、实施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而现实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乐意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化抽象为直观,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因此,直观教学便成了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首选也就好理解了。实践证明,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直观方法教学,可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快速体验到理解难点,化为技能的快乐感。现实中,能充当直观教具的东西很多,如实物、挂图、投影仪,但目前,用得最多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信息技术,其引入对于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适当的选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对于深奥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对知识的记忆印象深刻。比如教学《全等图形》时,可以通过PPT演示两个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对称等方法验证是否是全等图形。
三、利用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抓住这种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就能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在学情分析中,我们发现,基础不同,学力不同的学生,产生兴趣的需求点也不一样,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策略。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学生好胜心理是共性的,但具体个人好胜的需求点不一样,因此,激趣也需要因人而施。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安排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可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或限制时长的作业完成或快速抢答,也是充满竞争的好方法。实践证明,把竞争方式引进课堂是利用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兴趣的正确而有效的做法。
四、体验学习成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成功的学习体验是兴趣持久产生“我要学”需要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曾取得类似方面的成功容易产生兴趣。因此,让学生有成功的经历就成为我们追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传统教学,很多教师只顾自我任务完成而忽视学生学习成功感的获得,导致学生一直没有这样的体验。实际上,不论成绩好与否,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和被肯定的需求。特别是争强好胜好面子的初中学生,即使是一次小小的学习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来说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学习要求下进行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有成功回答一次问题的经历,有成功的解决一道难题的实践。并抓住机会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全体学生面前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并在教师的点赞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由此激发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这一策略要充分应用,特别是对待差生,他们更需要我们教师肯定他们成绩。
总之,在践行学为主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追求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构成有效的双边对话,就成为我们追求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理想。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受着强烈兴趣内驱而主动参与在数学学习的探究中。
参考文献:
[1]郑永生,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成功,2019年。
[2]杨春杰,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J].素质教育,2020年。